浅谈浅谈浅谈学生不足意识培养学位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1572 浏览:96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著名教育家杨福家教授曾说:“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怎么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答案。”简单的一句话和现在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有些地方不谋而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其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建构理论学说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自主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它表现为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感到困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呢?问题来源于困惑。困惑则来自于学生经历的事物中,来自于学生对生活实践的思考。这种困惑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产生的,也可能产生于学生自己的遐想中。

二、为什么要培养问题意识

造成目前学生不愿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筋的“时空”是一大原因。另外我们平时只注重“答”的训练而忽视“问”的培养与指导,也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很大程度上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意识,缺乏对话意识。那种用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问”,用教师的“问”剥夺学生“问”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萌芽。
实际上,学生上课不愿主动发言,有时即使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这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结果。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如标准答案、表达方式上的苛求。于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变的谨小慎微,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是越来越多。教师以自己的提问代替了学生的提问,总是希望从学生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很少有机会思考并提问。还有就是是教师和学生的功利目的太强,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忽视思考的重要性。

三、怎样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学习知识。知识的活动对于他才有意义。问题是学习的纽带,它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兴趣高,学习效率才会高。那怎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
(一)构建心理的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学生上课不愿提问,主要是自尊心害怕受到打击。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敢问,首先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心理学显示:一个人如果处于一种兴奋、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长的发挥,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大大被激发。
同时,教师要创造学生发问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开放提问的空间。教师“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号”学习,来诱发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鼓励学生问的深、问的好。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质疑的能力。教师应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坚持不懈的锻炼,使学生由感性问题的质疑逐步过渡到理性问题的质疑,进而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提问,愿意并善于揭示他们的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积极探索表现的心理需求,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质量。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们爱问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学习不是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者之间通过新旧知识、经验来实现的。他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常识、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转移备课的中心,把着眼点放在使学生新授知识产生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达到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现代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