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14270 浏览:589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问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提问的方向,循序渐进,顾全大局,还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非常嘹亮,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尽人意,“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一堂课 40 分钟,教师不停地讲,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不停地练。有些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实在过多,总想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塞进 80 分钟的内容。学生课堂上的那跟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没有喘息的时间。教师问题一提出,容不得学生细细思考,马上指名回答。回答不上来,没有期待,没有鼓励,对不起,你请坐下,叫另外一个同学回答,一连叫了三个回答不出来,教师干脆自报答案。如此课堂,学生晕晕乎乎,走马灯似的围着教师转。甚至有些教师课堂上几乎没有提问,整个课堂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着看着。这样的教学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提问时要尊重学生之间具有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高低不同,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所以在同一个课时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尊重不同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来制定学习提问方案,让每个具备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问题的权利。同样有两点需要做的:首先,要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提问不同类型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问一些较为复杂、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勇于提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提问的技巧

1.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指的是问题和答案的开放性,即针对某个例题,学生和老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师都可以自由的提出问题,问题可以多元化,答案是多元化的。举例说明,在上完“分数的应用”这一章后,老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例题,某个蓄水池有 100 吨的水,第一次灾区调用运走了1/4,第二次又运走了剩下的1/3。例题到此并未截止,问题是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是一共取走多少水;还剩多少水,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题目,之后再让学生自行解答。这样的提问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分数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其分析问题和决绝问题的能力。这一类的问题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概念、运算、应用题中都可以出现。开放式提问的特点就是在于其问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能激发学生不满足现状的心态,挖掘学生深层能力的潜力。

2.猜想式提问

猜想式提问,简单的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可以先估算,推测,之后再去证明,此方法来源于杜威和胡适的实证主义。举例说明,上“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老师在三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内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提出问题:三个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猜想一下他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你有什么办法去证明你的观点。当学生们积极去思考猜想时,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证明:先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三角形;判断睡的面积更大,就要先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 x高 /2。之后老师继续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你们有方法了么?这样的提问加引导,是以猜想引发疑问,用证明去验证疑问,从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猜想式提问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加强记忆和理解,为日后知识的熟练运用奠定基础。此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经过长期的训练实践,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3.比较式提问

这比较式提问,是指老师提出一个可以用多种方法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在众多的解题方法中作出比较、鉴别,并选出最好的解题方式和答案。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一类的数学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形成有价值而又新颖的思维模式。比较式提问训练的就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回答题目的过程中通过对解题思路和答案的比较,既进行了发散性的解题思考,有进行了集中性的对比思考,没有受到解题定式的影响。对一个题目有多种解答,在众多的答案中选定最佳答案,这才是创造性思维要求达到的最终目的。

四、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提问的技能

我们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语言水平,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提问,使学生能尽快明白教师所提问题的指向,确定问题答案的思考范围。要让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有效的思考,在短时间内得出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首先要叫学生明白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结合儿童特点,还要注意提问的语气和提问的句式,运用浅显易懂的句子,使学生直接切入思考的正题,减少思考时浪费无谓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回答问题的效率。

五、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就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不要把问答变成简单的应和,问那些学生不用思考就“是”“对”之类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接着老师的话茬儿就往下说,像“三句半”似的。这样做表面上显得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智力没有什么实效。提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空泛,大而无当,使学生无从入题,感到茫然。一旦提出的问题没有反应时,教师就要考虑是否需要缩小问题的范围,使问题更为具体,更有针对性。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被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上提出各种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看起来像是随机应变,但是真正考察的却是课堂之外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掌握更多更灵活的教学方法,还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施益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0,(2).
[2]王昌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教创新,2010,(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