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创新思维从创新思维打造和谐课堂科技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29306 浏览:1328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作者结合本校的小班化教育模式、教学实践及对新课程的认识,从小班化教育模式的优势、地理课堂教学、和谐课堂的创建等方面阐述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的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小班化和谐课堂创新思维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班化教育模式下,更适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极大地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课堂上的有效互动性,在快乐中学习,在过程中享受。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和谐地理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班化教育模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越受老师关注越容易取得成功(皮格马利翁效应)。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新基础教育”(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交往(对话、合作、沟通)关系,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小班化教学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小班化实验学校,班级座位形式多样化,这些座位形式能够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充分实现小组合作,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里有众多活动模块,都要求让学生讨论起来。小班化教育能够让活动充分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建构和谐地理课堂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而和谐的地理课堂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场所,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能力培养的载体,更是一个学生人格成长的基本环境。小班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更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和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与老师的互动和交流,都能够与老师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和合作关系。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按照学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小组成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强化生活地理意识,学以致用。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因此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情景出发设计教学过程。

4.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做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感官参与,体现其主体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地理专用教室,教育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教师在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地理专用教室有先进的数字星球系统,它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直观的地球感知,对于初一第二章的陆地和海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更加容易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

5.重视留白艺术,实现思维的深化。

课堂教学留点空白是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换位思考,让学生有机会充分认识自己的思考历程和解题决策。在留白方式的处理上,需要老师适时适量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矛盾和火花的碰撞,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见解。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质疑、补充共同探究。

四、创新思维促和谐课堂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创造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小班化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关注个体差异,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基础上,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下面从地理学科的分层教学出发,结合小班化教学及地理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谈谈在进行七年级下册《日本》这一节课的地理位置教学时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打造和谐课堂。
教师先分层设疑:分层提出问题、启发思维。
C组(层)学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日本领土由哪几部分组成?
B组(层)学生思考:比较日本和英国所处海陆位置的异同点,及两国大致的纬度范围,看一看哪个国家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结合书的活动题要求。
A组(层)学生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对交通、经济有何影响?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认真看书、看地图册。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进行分类指导。这印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一个数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都需要有创造性想象力。”
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是有创造性的见解,是极其可贵的。因此,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多想,多质疑,大胆发问,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尝试练习:在思考与理解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回分类指导。
合班交流:每组(层)派代表交流发言,回答不同层面的问题或质疑其他层面的观点。
归纳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评述及反馈矫正,归纳这部分学习要点,强调学习重点。
分层延伸:为巩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可另外布置拓展性学习内容(给学生一周时间):①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个最喜欢的国家;②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③作业形式内容自己定,学习结果在课堂上交流。一周后,同学们都交来了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果。他们做得都很认真,质量也比想象的要好,有文字资料、电脑小报、PPT、网页等形式,教师用上课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这印证了爱因斯坦的另外一句话:“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安排有关题目,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多端的联想,穷尽脑筋,向本堂课通过对日本这一国家的学习与思考,引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问题思考,产生联系。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向多方向发散,思犹如喷泉般汩汩涌出。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设计这类问题供学生思考,坚持长久,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会在自由联想的天地中获得发展。
在地理教学的作业布置环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灵活布置作业,不强求一律。布置时要注意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都试一试,但不强求完成。
教师针对地理课特点可以布置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查资料、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一般分三个层次:
C组(层)学生只要求完成课本和练习册上的基础部分作业,若能拓展老师就予以表扬;
B组(层)学生除完成基础部分,还必须做提高题或收集整理资料;
A组(层)学生除了常规作业外,需完成一些拓展型、创造型作业,比如小制作或作品等。
除此以外,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业务,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本身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而且思路得当,引导得法,才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获得新知,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任。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受到个别化的教育。在地理课堂上通过分层教学的尝试,既体现了小班化理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和谐课堂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该多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的内在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才能建构和谐的地理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图书.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
[2]董蓓飞.放眼小班化教育.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4]赵伶俐,陈秋敏.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执行行为训练、评价、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周宏.学科创新教育新观点[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刘家会.让地理教学走向开放.初中地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