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本从读为本试述试述感悟古诗之美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9433 浏览:348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遥远,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感悟古诗的美。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读为本,通过初读、熟读、精读、研读、品读等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感悟古诗的画面美、节奏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
关键词:以读为本;画面美;节奏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
1002-7661(2013)21-298-01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离遥远,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感悟古诗的美。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感悟古诗的美。

一、初读古诗,感受画面美

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它们息息相通。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初读古诗时,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感受画面的美。如:教学《枫桥夜泊》时,诗人先写月亮已落山,霜雾满天的深秋之夜,传来几声乌鸦归巢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这首诗情景描写真切,画面清新,因而历来传诵,甚至使得枫桥和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在学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二、熟读古诗,感悟形象美

古诗的形象美,是建立在学生熟读古诗基础上。学生的认识总是从感知开始的,通过感知,感悟形象美。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抓住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陶,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清朗的景物,自然的天籁,轻松愉悦的身心,甚至闻的见空气中的味道,感觉到空气中的湿润,闭上眼睛读者已经脱离了身边的尘嚣。形象之美是无须分析讲解的,只要有视觉,能感受。

三、精读古诗,体会节奏美

古诗是流动的音乐,凝固的建筑,以其特有的押韵、停顿和重音等,尽显它们别具一格的音韵美、节奏美。我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精读古诗,体会节奏美。古代诗词一般都有韵,停顿也是有规可循的,而节奏是感情的表现,是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朗朗的韵脚,整齐的节奏,读来上口,自然的宏大景象,作者的心声尽在其中,听来和谐悦耳。”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行云流水的节奏,长短句的相间,是如歌的行板,年轻愉快的情感在飞扬.这种蕴藏的美,是感官的舒展自然所带来的,反复的吟诵,是最直接的体会,教师只需在读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自会在声音中体会到美感。古诗词中的美就是这样俯拾即是随处可见,只要教师能以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得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就会体会到到美,进而学会欣赏美,在美的引导下,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能力,最终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研读古诗,理解哲理美

小学阶段所学古诗中,很多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我通过研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哲理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五、品读古诗,欣赏意境美

郭沫若说:“宇宙里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淌”。古诗语言精炼,洋溢,音韵谐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只有采用吟诵的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领略古典诗歌的深邃意境和典雅的格律美。诗歌的节奏是诗人的心跳,要让学生随着诗人的脉搏一起去感受跳动。品读是一个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过程,更是一个积累资料的过程。品读时要指导学生诵读的节奏。如: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古诗《咏柳》后,满怀地叙说:“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我们来到小公园,看到了眼前婀娜多姿的柳树,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吧!”(播放课件,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同时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
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吟诵,这也是学生自我揣摩、自我训练的过程。抓好了诗的节奏,诗的感情也就出来了,使他们真正体味出诗歌的巨大魅力和灿烂多姿,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孙文金.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戴龙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