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体育课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11967 浏览:475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326-3587(2013)08-0043-01
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有形势和教材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受到的效果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理解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亦是如此,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①政治教育,即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②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③道德品质教育,即教育学生分清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陶冶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④思想教育,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⑤养成教育,即良好的意志品质、组织纪律、文明习惯、集体观念等等。由此可见,体育学科的重要特点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掌握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其德育功能是体育教学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二、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

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能力、健康合格的公民,是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由于体育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中蕴含着更多尚未开发出来的优势德育资源。例如,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如武术、体操、体育舞蹈等)都有严格的比赛规则,这些规则对学生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体育教学首先教育学生对规则的履行,并逐步形成习惯。在讲到“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配合讲述,从旧中国人民被称为“东亚病夫”到中国加入国际奥运会,一直到1984年奥运会实牌零的突破,并获15枚金牌世界第4名,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51枚金牌世界第1名。这时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悲愤直至兴奋得窃窃私语,此时教师不能因为纪律而扼杀学生的这种情感流露或简单地就此了之,而应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奥运会成绩越来越好”?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的飒爽英姿,并在图片背景中放一面半透明的五星红旗,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运动员比赛和获胜的风采,同时也能明白在运动员的背后是强大的祖国与人民,个人的荣誉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这些原本对学生来说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启发、同学间的讨论及自己的思考、比较,成为了可以实实在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甚至可以指导自己日后生活学习的思想动力和处事准则。

三、深入认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因此,面向未来,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以“育人”为宗旨的,能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教学中绝无纯知识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育,而且也在于高尚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这就是强调德、智的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也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者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清楚地说明了“德智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德智体辩证统一”的高度认识,才能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思想品德得以和谐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五、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总之,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学校体育教学要从全面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全面、更合格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