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选题“四个对接”引领高职教师科研选题方向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7753 浏览:250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科研选题是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高职科研选题应贴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解决高职教育急需和等待解决的问题,围绕“四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把握高职教育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四个对接”;高职教师;科研选题
1672-5727(2013)08-0075-02
科研选题是解决教师科研工作做什么的问题。科研选题既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中心目标,同时还决定了研究范围、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能否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题目,反映了研究人员科学研究的洞察力与创新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少、科研水平层次较低、参与科研工作的教师人数偏少,教师科研素质整体不高。多数研究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定位模糊,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兴趣整体偏低、教师对科研方法掌握不够、科研理论基础差、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等。其中,有31%的教师在教科研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畅、没有研究方向”,可见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确现象。
高职院校应把科研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功能,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科研工作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中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应用脱节;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结构建设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差距;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学校的实训实习条件、实践教学改革亟须加强等,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不能只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文件遵照执行,更需要的是高职院校一线教师主动去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解决。高职院校的科研主攻方向应是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其中人才培养规律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中心。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可见“四个对接”已成为高职教育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和内容,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优化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学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衔接点。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相比,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紧依靠市场,在各地高等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职教育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成为一大亮点。根据地域和区域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的新专业设置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把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建设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专业,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和避免重复、低水平、低效益的学科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关注整个区域发展规划和定位,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和区域经济结构布局,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优化专业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拓宽专业口径,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应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优势学科和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应加强对学科专业设置的领导,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人才需求动向,结合学校招生、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提出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意见。
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化专业设置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大趋势。办学需要企业参与,这是高职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应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专业定位,学校和企业在专业设置中应有校企合作机制。校企互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合作采用“订单式”等培养模式,逐步摆脱传统学科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适应能力。应鼓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以技能培养为主构建课程体系;企业与学校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整合实训资源,积极营造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完善实践实训实习评价体系。须深入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推动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合作开展教师选聘工作。要创造条件让企业直接参与高职院校招生、培养的全过程,使企业在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适时调研职业岗位需求,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调整要突出高职特色,面向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应适时调研职业岗位需求,了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哪些职业岗位、人才需求量如何,岗位目标是什么,分解为哪些岗位任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岗位能力。
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教学内容不再是稳定不变的。须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在专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收集职业标准及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制定课程标准,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专业对应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的实施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应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紧贴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践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
实现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双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的获取情况既反映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反映其实践技能水平。应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方面扎实实施书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双证书”制度;推动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在学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推动学生在取得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师的科研应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以及社会发展对专业建设的要求选准研究方向。只有选准研究方向,找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把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用新的科技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献。
参考文献:
吴锡标,刘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韦弘,黄晓东,唐锋.基于“四个融合”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短板”的策略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3]陈尚,孙小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4]乔维德.基于抽样调查的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实证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体育科研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