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学改革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革新启迪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6265 浏览:144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典,然而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陶行知一生从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内涵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经过了不断发展和丰富完善的过程,使得其内涵更寓意深远。其中它的内涵主要包括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做的方法三个方面,但是教和学的方法都要以做的方法为依据,其中“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含有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三方面的特征。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法更是生活法,其若被分解来看,其间的教育碎片处处蕴藏着教育规律,时时折射出教育的真理。

1.教的方法:展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陶行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就是太迷信书本,认为读好书、识好字就完成了教育。至于教学过程中三大主题之一的教师到底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陶先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依此他还将教师分为三类:教书本的教师、教学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师;其中只有第三类教师才能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成功地担负起教学中的责任: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其中陶行知还指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边教边学,这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教学而言教师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职责:一是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完善自己学习。如若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备一桶水甚至要成为“活水源头”。至于教师怎么教和怎么学,那就要从做中教和学,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陶行知以其敏锐而独特的洞察力发现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以每一次的教育活动都以环环相扣和层层递进的方式前进,从晓庄师范学校到社会大学,教学活动的使者教师无一不以蜡烛精神来成全其“教育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陶行知用教学做中“教”诠释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真谛。

2.学的方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人说每个孩子有可能成为天才抑或变成蠢材,唯看教育是否得法。而陶行知却将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其不懈奋斗的目标。他认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不仅肯定了教师的作用,而且强调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陶行知极力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样三类传统学生,认为这种教育徒有其表而缺乏教育实质,为了获得思想和行动并举的教育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主张在身体上解放儿童的双手、大脑和嘴巴,在环境上解放儿童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以自由。至于学生怎么创造和学习,那就是从做中学和做中创造,从生活中发现真知、在细节中觅出灼见,久而久之这种创造的力量便似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正如当晓庄学校被迫停办后,在师资奇缺的情况下,学生们便自发组织起来,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将学生主体和创造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此,陶行知写诗恭贺道:“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之后陶行知在看到这种破天荒的中国式创造后便坚定不移地推行“小先生制”。因为这一制度不仅充分肯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符合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陶行知用教学做中的“学”演绎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精彩。

3.做的方法:注重学生动手的能力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对此陶行知更是津津乐道:“古今中外所发现的第一流真知灼见,就我所知,无一不是从做中得来。”所以,在教学中他对教师高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3]抱着这样的信念,陶先生在教育教学中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双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中陶行知“拯救中国爱迪生”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一个小孩子拆坏了家里新买的金表,遭到家长暴打,陶先生得知后,便耐心开导家长,并提出让孩子观察钟表师傅修理金表的过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陶行知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做的价值,并且紧紧抓住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这三个“做”的特质将教和学展开,以作为支点,以教为杠杆,撬起学的重力,获得教学做“三点一线”的平衡,最终产生教学的最大合力,实现教育“劳力上劳心”的最佳效果。所以,陶行知用教学做中的“做”达到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今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基础教育改革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正日益深化,因而作为改革主力股的教学改革便成为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这一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部分试点也收获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教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应承担起为国家培育创新人才的责任。不幸的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土壤上布满了桎梏创新的‘坚冰’——应试教育[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掉应试教育这块坚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齐心协力。所以,当中小学教改撞上这冰山一角的时候,许多教育愿景便黯然失色,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也被“打折扣”。虽然当今素质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和功利性思想正侵袭着校园这块最后的净土,且看铺天盖地的培训机构、沸沸扬扬的“择校热”现象就可以知道“分数”、“升学”依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主题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很多家长的心声,因此,学前儿童便被迫过早地接受五花八门的学前入门指导,同样学龄儿童的假期便被形形色色的培优补弱瓜分,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应接不暇。试想这些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时间和精力被学习任务消耗殆尽,至于学习以外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被一再编排在外靠后,这样的学生如何进行全面发展又何以和谐发展?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