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小学数学创造新型小学数学课堂网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31794 浏览:1460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是如此。小学数学教材从选材上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得数学知识不再是空洞枯燥。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教材内容知识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业务水平情况,创新使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亲近数学并学会数学知识。

一、加强概念数学

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在备课时要分析哪些旧知识与新概念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二、趣味性教学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学科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都因其枯燥无味而缺乏兴趣,有的甚至“恨之入骨”。
其一,注目学生“玩性”,采用“游戏式”教学。小孩子大多比较贪玩,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贪玩而不愿学习。其实,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贪玩的性情,在“玩”中传授知识。比如在讲“质数”和“合数”时,可以让20个同学按顺序报数(从1到20),然后让每个同学分别说出自己所报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或者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大家一起评判每个同学是对是错。再如,讲长方形面积、周长计算时,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自己课桌的面积和周长,既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又做到了学以致用。
其二,注目学生“好奇心”,采用“悬念式”教学。孩子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强烈,这就是他们喜欢问“为什么”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可以精心设置悬念,调动起孩子的兴趣。如分数教学就可以编辑下面题目:小明过生日,爷爷买来一块大蛋糕。在吃蛋糕时,爷爷把蛋糕分成了10块。爸爸最能吃,吃了3块,爷爷、奶奶和妈妈都吃了2块,而小明是小孩只吃了1快。那么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吗?爸爸吃的蛋糕又是小明的几倍呢?这就不是单纯的提出问题,而是在提问的同时把学生带到生活情境当中,设置了悬念,调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学生会更加认真听课的。
其三,注目学生“好胜心”,采用“竞争鼓励式”教学。小学生喜欢表现,渴望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据此,教师可以开展小型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每次课最后可以出几道与当天内容有关的小题目,选几个同学比赛,或者让学生都参加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给算的快的同学以表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当天学习到的东西讲给其父母听,让他们从父母那里得到认可,让他们因学到知识而获得快乐。

三、创新是学习数学的新的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通常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他们会有强烈的探索。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是孩子们探索的“天性”,那是一种求知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更需要自主探索,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创造研究探索的氛围,开展各种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等活动,让自己的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不会创新,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中,除了我们教师需要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之外,更应该培养我们的学生创新的意识。比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相互倾听、解释、思考、交流,让学生在这多元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作为老师,我们只需要适时点拨、评价就可以了。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