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史论高校美术史论课教学方式初探站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4281 浏览:595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美术史论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分析,文章探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推进美术史论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美术史论课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1006-9682(2012)12-0039-02
美术史论课是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史论课的教学效果普遍不能让人满意,学生往往是在学习了史论课以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系统,理论问题不能深入理解,没有形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以美术史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为切入点,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讨新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和具体实施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推进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讲授-接受”教学模式,也称为传统的教学模式,由19世纪下半叶的赫尔巴特提出,这种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中小学、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美术史论课的教学一直以来也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单一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向是单向的,重视知识目标,忽视人自身的目标。这种以知识、教师、教室三者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既抹煞了美术的学科特征,又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教学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前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是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净化心灵、塑造品格、提升修养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适应新的时代对人的要求。学校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好都是千差万别的,老师在对待他们时不能一刀切,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老师应把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的个体,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真真正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艺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其独立的艺术精神,激发其创造力,当然也包括最基本层面的美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教育思想的启发下,艺术教育工作者沿着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我国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在他的论著《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中提出了生态式艺术教育的观点。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艺术教育新理念。生态式艺术教育教学尤其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话关系,以师生之间共同的欣赏活动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积极参与,且形成多学科、多要素、多种类型的人之间的生态关系。艺术学习领域中的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媒体艺术等都具有既相关又独特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从艺术和美学、哲学,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历史等这几种基本的关系入手,对艺术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的学习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多学科艺术教育”模式滥觞于美国,流布于各学校,使美育实践活动迈上了新台阶。进入21世纪,香港的课程改革提倡摒弃专科独立教学的模式,所有科目被归纳为八大学习领域。除提倡艺术教育学习领域内的跨学科教学外,更鼓励跨学习领域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连贯、更生活化的学习经验。
“主题式教学模式”提出体现了这种教育思想,并在国内外的部分高校中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主题教学”中,“主题”的确显得至关重要,它是由教师、企业经过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流行趋势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下来的。例如:书法中的情感力量这一主题的设立,通过著名的三大行书来认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要把时代文化、艺术家的生活情感与书法的风格和线条的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与生活和人格的关系。主题式教学解构了原有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以主题的方式重构教学内容、材料,变单纯的理论讲授、相对静止的课堂教学为师生互动的与具体的美术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并向课外延伸。在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对学生研究方法的引导和修正,使学生能够较为顺畅地完成设计与创作。同时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 在这方面老师需要改革的勇气,同时也要付出大量的精力。美术理论课程的教学,无论是美术史,还是美术概论、艺术美学,都不能局限于原编著者的视野范围和学术观点,及时补充、吸纳当代艺术思想、思维、观点。另外,补充新知识,围绕不同的历史时期,将美术放在时代的背景中,既要立足过去又要面向当代,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分析、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审美观和文化意识。比如适当融入一些实践环节,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用。实践环节可以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博物馆、各类美术文化遗迹,也可以是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
美术史论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倡导和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如果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角度理解,艺术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能以艺术为手段捍卫个体存在的尊严,捍卫其具有的自由、独立的批判精神。问题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学生是一个能够主动探索的活生生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师生在互动的教学平台上,创造性地推进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在西方一些艺术院校中,艺术批评教学尤其重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直觉感受、真实情感和不同的意见。同西方相比,我国的美术院校,只有美术欣赏而无美术批评教学,其内容大都是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内容形式分析、艺术审美欣赏等。在美术课堂上,质疑是学生创造思维活跃并进行艺术想象力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不断修正审美思维定势、完善个人对美的评价,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里进行发现、探究、认识、解决某个问题的讨论。有效提问是最普遍的方法,其中问题的设置是关键,学生与老师可以共同商讨解决。
目前,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都认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积极地投入到了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式化行为,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教学模式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学模式的研究仅限于理论构想层面,操作性不强。在理论上建立了很多模式,但实践上不能很好地运用,不能完成模式规定的所有目标。例如滕守尧先生提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过具体的实施和尝试,主题式教学模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在一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环节进一步摸索完善。总体来看新的教学模式进入实践阶段还是少的,即使进入了教学实践,也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在高等教育中的美术史论课教学尤为令人堪忧,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出勤、考试,甚至是为了顺利拿到。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在教学一线真正实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引起高等艺术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新的教学模式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新教学模式的在运用过程中切记不能机械照搬摸个模式,应本着自由灵活、多元开放的原则,可以以一种为主,辅以其他的模式和方法,也可以两种并用,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例如台湾著名学者蒋勋老师的美术史论课就非常有特点,有理论的高度,也有细节的生动,深受学生和广大的艺术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北京大学朱青生老师的艺术史论课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艺术史课成为学校通选课,而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这些都是也是事论课教学的成功范例,值得艺术教育工作者思考、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柯平等.美国艺术教育新台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翁伟仪、冯笑娴.课堂上的艺术综合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腾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