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情趣论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9873 浏览:848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课主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数学课堂当作是学生展示、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数学产生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可安排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的高矮,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了。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延伸数学知识到生活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拓展相关的数学链接,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