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校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转保障机制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6984 浏览:201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方向,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有效的教育模式之一,但是基地的顺利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重点且有难度。本文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实践,从校企合作利益保障机制、基地校企共管机构建立和运行、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基地效益评判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基地的运行保障机制的构建思路,旨在解决基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保障机制;校企合作
1672-5727(2013)09-0127-0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的功能目标特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实训条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建设实训基地应该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实现其功能,实训基地要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环节,具有生产性功能,让学生在参与生产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能够高效完成上述高职教育的功能目标,也是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重要形式,极大地彰显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高职教育要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极大地肯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的重要性。
企业主导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订单”——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许多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引入企业合作机制,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但是组合形式有多种,根据双方在共建的过程中参与投资和管理的比例不同,可以分成“企业主导型”、“企业管理型”、“校企融合型”三类。其中,企业主导型组合模式的主要内容是由学校提供厂房,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企业自主经营和管理,建设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其优点是资金投入、设备投入有保障,实践师资有保障,企业管理水平高、权责明晰。我校积极实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务实办学,在2008年成功申请广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项目“数控加工真实生产及相关过程的工学结合实践探索”。在项目基金和学校专项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了企业主导型组合模式,引入珠海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基于真实数控加工的数控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实行企业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模式。从人员配备到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考核办法均严格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目前数控技术专业已有二百多名学生在基地进行了基于真实生产的轮岗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生产能力和“零距离”就业能力。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保障分析
学校和企业自身的运行规律各不相同,双方各自追求的目标和利益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生产成本降低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偏重自身的生产经营,缺乏将基地建设成集教学改革、应用技术研究、生产为一体的意识,故合作项目缺乏深度和广度。特别是企业主导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由企业负责平时运行和管理,如果基地运行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联系和必要的约束机制,未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甚至会出现企业对合作项目停留在表层的应付行为。
学校追求的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效益,想通过与企业的大量交流合作,专业教学团队加深对行业与社会需求的理解,及时调整,建立起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体系,实现专业教学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博弈和矛盾冲突可能长期存在,在合作中协调校企利益的冲突,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求同存异构建一个保障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保障体系的构建
为保障基地顺利运行、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学校高收益,学生能成长,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效益保障是关键。我校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思路,初步形成了一系列运行保障机制。

(一)建立校企合作利益保障机制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构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建过程中,合作企业的引入尤为重要。目前,许多企业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不会主动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因此,我校事先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来吸引企业,让企业可以减少经营投入,获得可持续赢利。学校投资近400万元建设厂房,购置加工中心、雕铣机、三坐标测量设备等生产性设备给予企业免费使用。为了保证基地校企合作的后期顺利开展,学校也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生产设备、管理模式是否满足相关专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优质企业。
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经营时,学校不另外收取厂房租金和设备使用费用,也不从企业的赢利中获取任何经济利益,这些都是学校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行成本,弥补企业教学性生产带来的损失而采取的一些优惠措施,从而使企业进驻学校生产经营的利益得到保障。目前,我校选择了中等规模的集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设计于一体的珠海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提供的岗位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生产性实训,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初期合作基础。

(二)建立执行力较强的校企基地共管机构

我校成立由校企双方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为校企合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机构流程如图1所示)。
我校数控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签订了校企合作基地协议,与企业共同成立了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管理组,由学校校长助理任组长、专业主任及企业总经理任副组长,下设数控机加工、特种加工、普通加工、设计与制图等项目小组。项目小组由企业相关工程师和对应的专业教师负责,项目管理组动态指导合作方向,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实施项目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向管理组反馈。

(三)建立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我校还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全方位的基地管理机制,为维护校企双方利益、基地顺利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立有利于“双盈”的管理制度 在校企合作管理组的指导下,把握基地的建设方向,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前提下,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以确定约束机制,明确双方合作过程中需要承当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违约所需要承当的具体责任,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校和企业签订了比较完善的基地校企合作协议,但在违约的认定以及所需要承担的具体责任方面还不够完善,已补充相关协议进行了细化。
建立有利于基地顺利运行的激励制度 基地能够顺利运行,除了有约束机制的保障,还需要一些激励制度来调动基地工作人员和师生的积极性。保证基地的轮岗实训项目顺利、高效实施,较好地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同时,实现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参与学生轮岗实训教学的员工给予专项补贴,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师尽量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其课酬按照学校兼课教师的标准计算,提高企业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2)学生在参与轮岗实训的过程中,以助学金或奖学金的形式将产生的产品利润部分返还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基地轮岗实训。(3)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参与学生生产实训的管理。
建立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效益最大化 对于学校来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就是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标准完成基于真实生产的轮岗实训教学和培训。另外,还可在生产、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功能扩展点,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思路如下:(1)在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时,可以聘请数控技术专业多名有企业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模具设计与产品的工艺设计,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技术实力。(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企业的生产环境为专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数控专业制定师资培训的相关计划,定期将专业理论教师或新教师安排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参与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生产劳动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建立基地顺利运行的反馈推动制度 由于学校和企业各自追求的目标和利益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在合作中难免出现矛盾与偏差。因此,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反馈推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可保证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调节双方的合作方式,向共同目标靠近。具体思路如下:(1)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小组定期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周一次),参会人员主要是校企合作项目小组的负责教师、企业工作人员和实训学生,会议主题是反映基地项目上一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上次例会中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2)建立良好的问题反馈通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小组例会中反映的问题,项目小组不能解决的便立即反馈到校企合作管理组,由学校领导、企业总经理协商,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使基地校企合作方向始终朝着共同的目标。
建立基地校企合作长远发展制度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基地校企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基地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所以要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发展机制,随着形势的发展调整合作内容,随着合作的深入使合作走向更高层次。

(四)基地效益评判体系的构建

学校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引厂入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了评判基地运行过程中学校的投入回报率,评定合作企业的工作绩效是否满足学校的要求,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效益评判体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一批专业综合技能强、素质高的高职人才。因此,基地的学校效益评判体系要以此为核心内容,而不仅仅是通过统计进入基地实训的学生人数、实训时间长短等来衡量效益。所以,效益评判体系内容应该主要包含专业建设成效指标、学生能力培养评价指标两大部分(具体结构内容如图2所示)。
为保证基地综合效益指数评价真实地反映基地运行成效,学校应每学期末对基地效益进行考核。专业建设成效指标评议采用第三方专家介入,通过考核基地运行记录资料和专业建设成果,评议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效益。而学生能力培养一级指标主要是由校企办、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分析。考核分为学生技能现场考核和毕业生信息数据分析。目前由于基地运行时间不长,毕业生信息数据分析暂时未见成效,所以考核主要集中在学生实训项目过程性考核和实操考核。如果综合指标评价出现不合格现象,学校应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并找出问题原因,按照协议追究相关协议方的责任,以促进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引厂入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方向。但是,如何保障基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又是重要的难点,不仅要有全方位的长效机制去保障,还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严格遵守相关协议和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最终实现为区域经济服务以及高质量、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姜瑜.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15-16.
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59-62.
[3]易顺明.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组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4):37-38.
[4]黄锦祝.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164-165.
[5]周劲松.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3):107-108.
[6]王昌国,商小琴.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之探索[J].中国市场,2011(23):234-236.
作者简介:
唐春华(1982—),男,四川大竹人,硕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相关软件应用及高职教育理论实践。
廖桂波(1966—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男,广东兴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先进数控制造技术及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