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贫困生贫困生能力培养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4358 浏览:117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已从单独资金资助向全面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方向发展。贫困生在就业方面健康心态及能力的欠缺较为明显,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能力培养体系,针对高校贫困生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高校贫困生能力培养环境;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作用,以此帮助贫困生全面提升各项能力,促进其发展、成才。
【关键词】贫困生能力 就业心态 培养体系 策略
1674-4810(2013)20-0036-02
随着高校扩招,家庭困难的贫困生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也越来越全面。随着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已从单独资金资助向全面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其发展、成才。本文试图总结出影响贫困生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使我们能更多、更好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对于进一步改善高校贫困生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高校贫困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目前制约贫困生能力发展的因素

1.社会认知因素

由于大学生在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一些贫困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遇到的不如意归咎于贫困,更有甚者会抱怨自己的出身、责备父母的“无能”。
大部分高校贫困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进入大学后发现部分学生的高消费、善于表现、个性强等行为,都会给贫困生内心世界带来强烈的冲击。相当一部分贫困生都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考试和面试的公平性非常重要,否则他们很难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心理因素

第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张某,医学影像学院,来自徐州农村。家中只有父亲与其相依为命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父亲靠务农和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由于学习出现挂科,所以得不到国家奖助学金,只能依靠贷款。访谈中总是低着头,不愿意与人交流,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积极。据他说,他自己基本没有朋友,从来不会主动和别人说话,有过喜欢的女孩子,但由于自卑所以没有追求过女生,不喜欢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希望早点挣钱,养家糊口。这只是贫困生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教育系采用SCL-90问卷对该校2001650名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发现,5.5%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有问题,其中农村学生心理问题比城镇学生严重,家庭困难学生的问题率比例较高。主要症状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忧郁和偏执五个方面。由此可知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较多。他们的心理素质一般不强,普遍缺乏沟通、交流能力,对失败有着莫名的恐惧,与别人交流时会不自觉地保护自己,从而给自身的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第二,就业方面健康心态及能力的欠缺。(1)就业价值观不准确。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为贫困生提供继续深造的保证,因此绝大部分大学贫困生毕业后选择了直接就业,据徐州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80%的应届贫困毕业生首选毕业后立即工作。在对就业单位的期望调查中,贫困生的期望值普遍偏低,贫困生更能接受去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单位工作。贫困生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就业忠诚度高,他们在就业时更愿意去从事较为稳定的工作,如公务员。(2)急躁心理。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在大学期间申请了各级各类的贷款,毕业后还款压力不断增大。为了缓解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急需寻找到一份工作。在就业时许多毕业生总是希望尽快找到合适单位,因此在求职时往往带有急躁情绪,不利于其寻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3)自卑心理。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就业时比拼的往往是大学生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的外在表现,而这些则是贫困生需要提高的方面。很多贫困生自卑,在参加面试时虽然准备充分,但是现场发挥不出来,给招聘人员留下了自卑、能力差、思维混乱、不容易培养等印象,大大降低了应聘的成功率。越是这样,贫困生的能力就越不能正常发挥,对他们来说机会的丧失意味着又一次沉重的打击。(4)情绪低落。在寻找就业机会时,部分高校贫困生会不自觉地将未来完全寄托在招聘单位身上,总是打算一次性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感到希望破灭,对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不平衡,产生“仇富”心态,甚至不假思索地把自身在就业方面表现较差的原因完全归结为社会环境,最终导致心态失衡、人格扭曲。

二、建立完善的贫困生能力培养体系

1.有针对性地制订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第一,培养提高高校贫困生应对挑战能力。高校应着力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的能力,告诉他们凭借自己的长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可以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为了能更好地快速融入社会,贫困生应利用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学校各级各类学生活动,通过在学生活动中的锻炼、体验以及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第二,及早发现贫困生心理隐患并加以解决。高校学习的机会对于贫困生来说是来之不易的,他们往往会非常珍惜。但由于高中的基础较差、家庭教育环境较差、人际沟通能力较差等原因,会让贫困生刚刚进入高校学习就背负了过多的额外压力,一旦贫困生自身处理不好这些压力,就会转化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必须
将对贫困生的帮扶真正落到实处,让贫困生能真正感觉到他们不是只能靠自己努力,老师、同学也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另外,还需要注意,不要只是为贫困生单纯地提供资助,应为他们提供更多勤工助学的机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合法收入的快乐。
第三,做好典型贫困大学生培树工作。绝大部分贫困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学习的积极性比非贫困生往往更高,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等方面成为了“领头羊”,我们应及时发现这些贫困生的典型案例,将他们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大一新生入学以后就给予传授,让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找到奋斗的目标,真正明白自己进入大学后需要向什么方向发展。

2.优化高校贫困生能力培养环境

第一,鼓励贫困大学生参与宿舍和班级建设。由于目前高校授课模式多以大班授课为主,班级相比过去较为松散,大学宿舍成为了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关系最密切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容易沟通交流、展现自我的地方。学生工作者要不断在这些环境中培养他们的互帮互助的能力,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是班级、宿舍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蓬勃发展的高校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着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内部成员之间关系更加平等,他们更加倾向于合作关系,出发点更加单纯,都是为了提高自己。这样的环境恰恰符合贫困大学生的需要,在社团中感悟生活、释放压力、调解情绪,同时,还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第三,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提高贫困生能力的催化剂。目前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些表演类的,这种活动易于吸引年轻大学生的目光,为他们展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喜爱。但我们不要忽视的是贫困生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融入这种活动氛围的热情,这时为他们量身一些他们易于接受的活动非常重要。另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我们还需要根据贫困生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倡他们主动融入社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通过社会实践充分体会工作的艰辛、奋斗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对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作用明显。各高校应把贫困生工作做在平时,要对贫困生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各个贫困生的特殊情况逐一排查,根据每名贫困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就业指导方案,对贫困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学习、生活、求职等方面面临的问题。
第二,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能实现梦想。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何让贫困大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包括创业企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扶持等政策,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社会竞争的挑战,敢于承担创业风险,解决他们创业的后顾之忧。
第三,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贫困生吸收就业作为自己企业的一员。大学生就业难,贫困大学生就业更难。这时政府部门应出台具体的政策法规,让有能力、有热情的企业愿意吸收贫困生就业,而对于这些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政府部门应特殊对待,在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照顾措施,让全社会都来真正关心、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
第四,对于未能及时就业的学生,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对贫困生进行订单式培养。政府可以鼓励号召各种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进行充分交流,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能让贫困生快速上手的工作,当然,为了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此项计划的热情,可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补贴,在企事业单位建立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基地,为未能及时就业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自食其力,同时减轻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当然这种临时性过渡就业岗位应设置一定的准入条件,如对工作的细节方面进行明确规定,这样可以保护贫困生以及企业的合法利益。总之,要让真正有需要的人获得帮助,让居心不良的人无机可乘。

4.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作用

第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可忽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到了大学阶段,家长不能认为可以对学生不闻不问了,相反更应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迷茫、失去目标等情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生家长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详细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学生在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校的基本信息,客观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同时自己要主动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此外,还要真心实意地与孩子谈心,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时,能及时提供应有的帮助。
第二,建立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机制。学校要明确学生不能仅依靠学校来进行教育,家校合一模式才是应采用的正确方式。主动加强与贫困生家庭的沟通交流,真心倾听来自贫困生家庭的声音,同时及时将贫困生在校情况与家长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家长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等客观情况,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特别是学习问题,帮助学生和家长寻找解决措施,让贫困生真正感觉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从而激发出学生自身的原动力,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数据整理工作,数据应包括所有学生以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来源、家长的工作情况、家长的等,并主动将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教师的向全体学生公布,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零距离。通过不断深入与家长沟通、交流,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与学生家长一起培养学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家长提出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为学生及其家长更好地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高磊.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的思考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6(S2):10
龚劲丹.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4
[3]林晗.贫困生就业调查:就业地,沿海地区是首选[N].中国青年报,2005.9.1
[4]任江林、臧小林.贫困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5):49
[5]张耀灿、陈成文等.成才不是梦——高校贫困生的今天与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268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