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克服说话思想和心理障碍浅谈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7487 浏览:72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来反映情况,交流心得,发疑解难,进行辩论、讨论,以及宣讲材料、接待来访、咨询问题等等,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说话能力,这正是现实和未来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
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良好的说话能力,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作为专门向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的语文课,更应把说话教学放在与阅读、听话、写作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然而,落实说话教学绝非易事,它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克服学生说话的思想和心理障碍。

一、学生说话的思想障碍

据有关说话能力的调查材料来看,学生主要有两个思想障碍:一是不重视说话训练,认为“说话不用练,无师自通”,“有什么就说什么,还练什么”。很多人还认为“考学校,只考读写,不考听说,没必要练”,甚至有人看不起说话能力强的人,认为他们是“耍嘴皮子”“卖弄唱功”,对能言善辩的人抱有一种偏见。另一种是怕说错话,认为“不说为妙,少说为好,说走了嘴,自讨苦吃”,等等。这两种思想态度都影响着学生自觉进行说话训练的主动性。
怎样引导学生克服说话的思想障碍呢?
第一,要教育学生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从自身发展和未来社会需要的高度了解提高说话能力的迫切性。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说话不用练”、“没多大用”的思想,可让学生对着录音机或视频即兴讲两分钟的话,再自己笔录下来,统计一下里面有多少口头禅、垫话、重复的话,颠三倒四的话等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信息反馈触动很大,这使他们认识到,把话讲得简洁、明晰、有条理,没有废话,还真不易呢。他们一旦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引起对说话训练的重视,逐步提高参与说话训练的自学性。还给学生播放演讲家的精彩录像或录音,组织他们学习名家的演讲辞,体会演讲家的思想美|、语言美、语态美、风格美和说话的逻辑性,培养他们说话训练的兴趣。再有,动员学生走向社会去做宣传,搞调查访问,参加座谈会,到各种交际场合去锻炼,也可以帮助他们实地了解搞好说话训练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第二,对学生实行“开放”式教育,鼓励他们大胆讲、说,可向全班提出“五允许”的说话训练“方针”。
一是允许说错。在课堂答问,与老师谈话时,说错了话,老师不嗔怪,不讽刺挖苦,同学之间也不要以此取笑。学生在求学期间,由于对某些问题不够理解,说错了话,不必大惊小怪,把话讲出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指正,就能进步。
二是允许补充。如果自己突然想到一些原先没有认识的问题,或是听到别人发言后,觉得哪个方面对自己有启发,还可以做补充发言。学生的发言如果较空泛,教师可以提示他讲得具体些;如果说话含混,观点模糊,教师可以提醒他讲明确些。
三是允许修正。对自己讲过的话,如果发现有漏洞或有错误,还可公开修正自己的发言,敢于修正自己错误看法的人,是追求真理的表现。
四是允许质疑。允许学生就教师讲授的任何问题质疑问难,也欢迎对其他学生的见解提出质疑,展开辩论,也允许就别人对自己的质疑,进行申辩。
五是允许保留。对老师或同学的看法,如持不同意见,允许保留,直至想通为止。这期间给学生提供多次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上述这些做法,目的在于使学生打消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讲话,增强说话训练的信心。

二、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

说话能力的调查材料也表明:一般在初中一、二年级,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较少,能够踊跃发言,大胆说话,而到了初中三年级以上,学生说话的心理障碍就越来越大了。其主要表现和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变化,使学生的自我意识敏感起来,这个时期的男生,喉结逐渐突起,声带增宽,发音频率降低,声音变粗了;女生的声带增长变窄,发音频率较高,声音变尖了,这些变化使他们的自我意识特别敏感:“我开始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说话时的心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想什么就讲什么——多想想、看看再说;由在课堂上争着举手发言,就怕老师不叫自己——怕老师叫自己发言,担心说错了让人笑话,于是“惧说”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2)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经验向理论型转化的时期,这时形成内部言语的速度快于外部言语的速度,即想得快了,但又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语句表述出来,造成讲话“嗯…啊…”“这个,这个”等语流中断,垫话填充的语病。再有,越到高年级,学习的书面语词也越多,越深,由于许多书面语词,句式与平时讲话的口语不同,他们在讲说时又不善于把这些词汇通俗地表述出来,所以在当众讲说时,好像是在背书一样,显得呆板,不流畅。
(3)中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渐提高。在初中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多变,好兴奋,易激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脱口而出,不大想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情感的控制力随着意志力和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变化而逐步提高,使情感开始具有一种内隐的,与外部表情不一致的特点。这样,他们在讲话时,往往就不大乐意流露自己的感情,遇事不大愿意表态,甚至认为那些敢于直陈已见、批评不良现象的人,是“爱出风头”。
(4)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增强。他们开始更多地关心自己,并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进行评价,对别人的反映也敏感起来。从表面上看,中学生好像是无忧无虑的,实际上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复杂的,还有些脆弱,所以,在当众讲话时,总怕别人(尤其是异性)评论自己的言谈举止,担心被人耻笑,为了当众讲、说时少出差错,据调查,有83%多的学生都愿意先想好或先写好稿子再去说。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克服上述说话时的心理障碍呢?
我们通常采取以下态度和做法教育学生,能较好地克服说话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一是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需要自己讲话时,先实事求是地估量自己,“我对这个问题了解吗?了解,那就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对问题不甚了解,那也不要紧,先说一点自己比较了解的,哪点不清楚,就明白提出来,没有什么可怕的。此外,还要克服自卑感,不能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也不必要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而把自己全盘否定。这样,克服内心的各种顾虑,说话的胆子也就大了。
二是要保持讲话时的心理优势,即认为自己肯定能讲得好,别人会很好地听自己发言。就是前面已经有人发言、演说, 那也不要紧,自己可以注意他们发言中有何不足之处,或又联想起些什么,相信能比他们讲得好。这种心理优势就是韩愈讲的“气盛”,而“气盛”,则“言之长短,声音高下均宜”,越讲越可以理直气壮了,没有什么可紧张,畏惧的了。
三是相信听众,用眼光与之作情感的交流。要把听众当作与自己谈话的“友人”,既然是和“朋友们”随意交流,也就不必感到紧张了。在当众讲话时,可以把眼光注视那些熟悉的面孔,或对你微笑的面孔,这样,怯场的紧张心理可以得到缓解。如果是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当众讲话,有可能的话,先到会场走一走,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或到听众中间去攀谈一会儿,使情绪松快些,这样再面对听众讲说时,就不至于感到拘谨了。
四是发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答问前,尽可能地想好从哪几个方面答。在成套讲、说前,把事先写好的稿子反复念几遍,要点烂熟于心,话语练得流畅,那么临场时,不至于由于忘词而着慌了。如果自己个性腼腆,那就多主动地向同学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好友、师长等攀谈,也可以把事先准备的讲、说内容先说给他们听,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再登台讲、说时,心里就想着这和同学们、师长们说话一样,心情就会镇定自若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