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才有因学生有需要,才有美丽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4092 浏览:99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新学潮改革渲染我们的教学时,蓦然间,新的教学课题使我们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深思。
自从大学毕业、走向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对我说,“听你的课真开心”,原因是我上课时总能“声情并茂”,总能引得学生开心大笑。因此,我的教学风格应该是属于“活泼”一类。对此,我一直是“得意忘形”,把它当作自己的“绝活”。直到有一天,有学生在周记里反映了对我的“不满”,说语文老师上课太娇气,一开始,我对此并没在意,依然保持原来的“高傲”的我。次年,我让学生对语文课提意见,这次我惊了: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说语文老师太娇气了,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课堂上经常有笑声,乍听是不错,但也要看笑声缘何而起,纯粹的滑知识内涵的搞笑,也许能引起学生一时的兴趣,但天长日久,自然会厌烦。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相声界近几年衰败的原因——单纯的“说、学、逗、唱”,单纯的搞怪,是不会长久赢得观众的。教学也一样,要使学生长久地对你的课保持兴趣,仅靠“声情并茂”不是总能生效的,何况,我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是有一定知识并渴求精深知识的群体,而不是幼稚的小学生,要使学生长久地对你的课保持兴趣,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知识来吸引他们。后来,我试着删减一些笑声、更替动作,力争把它们与精深的知识糅合起来,并保证一节课至少有20分钟的集中学习知识的时间,把紧张与松弛调配起来,现在,学生的反映比以前好多了,而我也正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内涵。
“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古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就已经存在了,在走上讲台的前两年里也一直把它视为金科玉律,备课时,严格遵照教学大纲里的教学难点和重点,缜密地构思每一节课,并常以自己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教案上的内容而自豪不已。我们的一节课通常是这样的:课前如此“备课”——坐在办公室里,一边放着备课本,闭门造车似的“精心”构造自己“精美”的教案,然后到学生面前按事先编好的“剧本”上演一遍。这种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也不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所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学生兴趣索然地呆呆地听,学生没有热情,教师也自然没了,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成人,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砌合适的台阶,调动学生的思维。如,一位老师在讲《狼和小羊》一课时,温和地问:“结果怎么样了呢?”一个学生抢先说:“正在这危急时刻,从远处走来一个猎人,一把狼打死了。”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又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碰在石头上撞死了”。老师的脸涨红了。还有一个学生说:“狼向羊扑的时候,掉在它前面的陷阱里,摔死了。”这位老师变得不安和烦躁了。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因为这篇文章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其实还有很多学生要求发言,但老师再没有给学生机会,只是告诉学生:“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唯一结果。”对于老师的这个结论,多数学生不同意,有的还反驳:不,小羊没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但老师最终还是以小头被吃掉作结。学生千方百计地让小羊活下来,这样的结果无损于《狼和小羊》这则寓言的主旨,所以老师应该同意学生的理解,让小羊活下去,也顺应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学生同情、爱护、保护弱小事物的美好情感。又如,讲《石壕吏》中“如闻泣幽咽”这句话时,问到“是谁在哭”,记得我的老师也曾这样问过我们,最后以“老妪的儿媳在哭”结束。今天加上“她为什么低声哭?”“她在哭什么?”“还有谁在哭,他们在哭什么?”几个问题,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其中有这样一段:“我认为也有可能是老翁在哭。”在回答完儿媳,村中其他家人可能在哭后,一个学生这样回答。“不可能,他是男人,又是老男人,不可能是他哭。”有人反驳。“如此年迈的一个老人,在失去两个儿子的沉痛打击后,与他相伴多年的依靠——妻子又被抓去,更有明天如何安排儿媳、孙子的生活,痛苦和希望的渺茫,他怎能不哭,怕儿媳、孙子听见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因此他一定是在低声哭。”一片掌声响起……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市第九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