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探究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步探究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29769 浏览:1338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没有什么比学生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个性品质和价值更加可贵。作为一名教育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望能够帮助他们充分释放潜能,全面发展个性,使其健康地成长。基于这一朴素的教育理念,期望通过介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影响因素,让更广大的教育者了解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从而共同学习,探究更加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定义;特征;影响因素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阅读一定要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本文下面阐述的个性化阅读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并付诸实践的。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定义

个性一词,由拉丁语persona.而来,原指演员戴的假面具,以后引申为能独立思考,有自己行为特征的人,即真正的人本身。个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方式、个人的兴趣经验等影响,而产生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体验与见解的阅读方式。
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定义,学者们目前还没有一致性的定义。在个性及个性阅读含义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体验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形式激活学生潜在的个性特点,使其个性潜能得以顺畅释放,从而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征

(一)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集中体现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阅读教学要想体现出个性化,就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也就是人之本性的张扬,这种自我张扬本身就是主体的、主动的、有特定倾向性的。
(二)生成性
生成性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提出者是维特罗克。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它是能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弹性的教学设计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独立自主地构建教学活动,主要有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反应,教师再给予学生以回馈。
(三)差异性
所谓差异性本文专指人与人之间的潜在个性特质,这些潜在的个性特质是天赋的。因而,它是气质性的,这些潜在的个性特质往往要通过心理活动、思维运动、情感生成或宣泄等方式表现出来。由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对象即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他们的个性是不尽相同的,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这就注定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必然会有差异性的存在。

三、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
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首要关注的对象就是学生,他们是阅读的主体,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核心。首先,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是个性化阅读的土壤;其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个性化阅读的起点,是学生读出自己思想的第一步;再次,积极主动的思考是个性化阅读的内驱力;最后,批判反思能力是个性化阅读的思维方向。
(二)教师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是个百宝箱,语文教师更是个万宝囊。可见,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等综合素养是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三)文本
法国哲学家利科尔指出:“‘文本’,就是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本文中文本即是指初中语文教科书,是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以文字为载体,反映自然与人文各方面的成果与变化,其内容是依学生的共性而提出的,将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都列在其中,所以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四、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尊重个性,整合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初中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能够更好地实施,就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等,建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依据目标,选择有效教学内容

在整合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取舍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阅读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基础。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那么,什么内容才是有效的教学内容呢?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合乎学生实际需要的,能够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的就是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相长,创新多维教学方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在对话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课堂的生成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等因素都要求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多维的新型教学方式。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性、创造性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就是科学可行的。
参考文献:
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利科尔.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重庆市商务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