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点亮走出误区试述点亮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5897 浏览:204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内在情感体现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达和肢体语言传达。情绪好坏将影响工作效率、人的心情、人际关系。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在教学实践中控制和运用好自己的情绪,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绪;情感;表达;控制与运用
1992-7711(2013)17-077-1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他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情绪。对此,加里宁作了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致的、富于敏感的,即善于窥伺出教师情绪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他,从而不断地感染着自己。”下面我从其中几个方面浅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控制与运用自己的情绪。

一、走出单一情绪的误区

由于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活动,情绪主体教师的教授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情绪紧密联系、彼此依赖。
一个教育工作者务必要走出单一情绪的误区。所谓单一情绪是指情绪表现的两个极端。一部分教师初为人师,急切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学中始终以笑脸相迎,以包容与迁就相待。殊不知,微笑固然重要,但没有原则地迁就与忍让是一种放任的教学态度。一部分教师急于树立自己的威信,居高临下,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还有个别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教师威信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该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当学生欣赏教师的才能,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时,教师已经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水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

二、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是情绪的“易感染”人群。他们的学习生活很容易受教师情绪的影响。
一位政治教师在讲解《中国的人口问题》这一章节时,引用了《超生游击队》这一小品。本来形象、夸张的小品很能说明问题,但教师在讲时,激动起来,甚至学着宋丹丹的声音,在讲台上表演。教师一味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走,忘却了教学的主旨,学生看似十分活跃,畅所欲言,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因为教师毕竟不同于演员,课堂上更需要平和、适度的感情流露。另一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学生为自己画卡通画。顿时大发雷霆,既追记了这个学生“光荣”的过去,还预测了他的“辉煌”未来,时间花了不下十分钟。这种激动的情绪既伤了这个学生的自尊心,还影响了全班学生的情绪,同时冲淡了教学主题,偏离了教学目标。所以教师针对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除了设计师生间必要的情感、情绪交流外,还应有明确的交流中心,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处理,静心对待,从而使课堂变成发挥情感、施展技巧的艺术空间。

三、树立平等的学生观

教师不可对不同学生表露出好恶心理。学生的发展客观上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差异不是消极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引导的。学生间的差异绝不可以简单机械的是非好坏标准,人为地加以区分,这样容易滋长老师青睐同学的特权意识和虚荣心,另一方面伤害到受冷落同学的自尊心,这是一种不良导向,应加以摒弃。作为教师要“笑看差距,因材施教”,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地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成绩,用发展的眼光灵活地把握学生在发展上的不平衡,鼓励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和谐程度。他们在心理上是否协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当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时,二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反之其心理的相容性就小,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收到影响。我认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对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情绪,以积极的情绪表露出对学生行为的鲜明态度。无论教育理念如何发展,方法得当的适度批评会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并在学生心中形成“老师重视我”的积极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认识能力。反之,教师发现学生的缺点不得力与解决问题,而是从此对该生冷眼相看,不屑一顾,或者动辄严加训斥,甚至对他表露出严重的厌恶情绪,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或者敌对情绪,有碍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协调发展。

五、情绪表露要贴近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许多教师善于运用自己的表情来感染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有教师“表演情绪”,显得夸张、作态。情绪应该是面部表情和心理状态的统一,脱离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单一地强加表情,会显得虚情假意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装腔作势,甚至让人反感,只有源于丰富情感世界而自然生发的表情才是自然的、积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把握和运用好自己的情感,做到教学情绪与课堂气氛的和谐统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是与其认识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协调下,将理性思想通过丰富的情绪加以体现,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金如芬.情趣盎然地教与学.陕西教育,2007(07).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