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多维生本视野下多维度审美体验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6477 浏览:71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课堂活动组织方式,审美体验能够全方位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质。文章构建了语文审美体验的基本定义框架,对其特点、实现方式、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以生为本;审美体验;多维度;教学品质
1671—0568(2013)27—0130-02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就教学内容而言,必须牢牢植根于语文的“真”味;从教育对象而言,必须真正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基于语文的学科特点,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广阔的“生本”教育视野之下,帮助学生构建起多维度的审美体验系统。
一﹑构建语文审美体验的基本定义框架
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是一种强调知识与学习主体互动联系的教育,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突出双向交流沟通。
语文审美体验教学的整个流程,应该充分关注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以及信念,并以此为基点,充分尊重并激发教学主体的心理品质,协调、整理、发展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基于自己个性特质的情感体验,融合他们所获取的知识储备,对文学文本进行形象再造。

二、语文审美体验的特征厘清

基于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体验文学、感悟人生,是帮助学生提升教学品质、提升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有必要对语文审美体验教育的特征进行厘清:
1.以生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社会生活、领悟事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学生激荡起对世界、生命、人生的情感,以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过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成为了审美的主体,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体。
在审美的语文课堂体验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现存条件去主动感知,充分调动他们内在心理因素进行想象、领会、感悟,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合理多样的解读,不局限于惟一答案。
2.开放包容。审美体验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性与包容度。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体验应注重探寻青少年实现心灵成长的实现途径,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探索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体验中认识自我、体悟人生。
在苏教版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主题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青春”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朗诵体验;更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寻觅伟人、楷模、校友等的青春足迹;通过网络、书报、寻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单元学习结束,学生以墙报、读书笔记、访谈手札等方式进行汇报总结。全方位的体验教育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3.注重过程。语文课程中的体验教育注重过程,注重学习主体亲历实践,主张学生通过实践过程自觉感悟。这种过程性体现在它的四个心理阶段:亲历情境——观念形成——观念适应——检验反思。
在记叙文教学“细节描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经典细节描写,比如《父亲》、《金岳霖先生》、《林黛玉进贾府》等课文中的相关语段。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抽象概括出细节描写的含义与特点,然后进行片段作文练习,最后学生互相交流,检验、比较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作品,以反思促进了课堂审美体验的内化,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多维度审美体验教育的实现形式

审美体验是以一种全然平等的态度、平和的心灵去感知人生、审视事件、欣赏人物、评价观点。通过审美体验,我们能够与外物对话、交流,最终将真善美内化于心,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通过以下的几种形式,可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审美体验:

1.本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真的生活体验。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活书。教师应该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反对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传统教育标准,着力培养学生乐观自信、面对生活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将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体验、乐于生活。
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生活,写真情说真话。通过生活体验,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会运用独特的思维、审慎的态度、真实的语言书写人生世态。
2.审美的形象体验。语文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形象进行内化、感悟,是一种直接的感受,一种形象的直觉。这种形象体验,是文本在课堂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所投影的形象,会受到审美主体的个性和兴趣的影响而变化,最终呈现出一种植根于文本形象而又超越形象的高级的直觉。
在诗歌、散文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与联想,对文本中的审美意象细细品味,进行多元的审美解读。《江南的冬景》是散文佳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图”为突破口,说出文章中几幅特征鲜明的水墨山水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又提升了他们感知散文的审美体验水平。
3.深层的音乐体验。音乐是一种陶冶情感、以情动人的情感体验方式,它通过旋律与节奏表达细腻的情感。教师通过音乐体验的方式,可以创设出以生为本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才情与智慧,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悟。
诗词鉴赏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本身具有的音乐美,体会其中的节奏、韵律、情感与意境,反复吟咏,熟读成诵;更可以配以主题相关的音乐作为背景,进行诗词朗诵。散文鉴赏课上,为了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相关音乐来帮助他们内化学习内容。比如,在品读散文《肖邦故园》时,文本后半部分关于四季景色的描绘,可配以肖邦名曲进行品鉴。

四、 构建“生本”视野下多维度审美体验的意义

1.提升文本鉴赏能力。文学文本需要与阅读主体的心神相通,需要阅读主体的共鸣与再创造。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是情感共鸣和形象再造的升华。学生面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联系自有经历,发生角色认同,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能整合现存的信息资源,文本解读与鉴赏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2.体现丰沛诗意的生命力度。“生本”视野下的多维度审美体验强调为每一位学习主体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走出传统意义上封闭的课堂。在充分展示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学生在广阔自然与社会的大环境中自由呼吸,展现丰沛的生命力度。
3.达成妙悟的心灵境界。文学文本自身就具有多义性。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在不同的情感体验与理性观照之后,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再造出具有个性的意义解读,审美体验的中 “妙悟”境界就此达成。
构建“生本”视野下的多维度审美体验,应依托语文教材中文本材料的“真”味,重视学生审美体验的心理机制,全方位实现审美体验教育的润泽与渗透,最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
参考文献: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
[4]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5]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