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校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校训内容分析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9050 浏览:1320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一面鲜明旗帜,高度概括了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也集中体现了办学者的办学理想和学校特色。校训是学校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学校人文精神的凝练。在学界对大学校训研究成果相对丰富而对中小学校校训问题关注不够的背景下,笔者对江苏省首批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量化分析,从表现形式、内容特征、思想来源等维度揭示了高中校训的一般特征,并使高中校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以凸显,以期为进一步探讨校训文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校训的表现形式

校训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其直接表现形式就是作为书面语言的文字。而为了阐述、宣传和贯彻执行的需要,校训又必须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为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这些精练的语言以何种形式呈现将显得非常重要。本章将从校训词语(词组)数目,词组类型,句式结构等方面对校训进行统计与概述。

1.校训的语词形式

表1: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词语(词组)
频数统计表*
*在统计中,笔者将“求真求美”、“厚德博学”等学校自行组合的自由词组视为一个整体。
表1是对江苏省92所首批四星级高中校训词语(词组)使用频数的统计 。从表1可见,以1个词语(词组)陈述校训的学校最多,约占41%:如江苏省天一中学与前黄中学的校训都只有一个“诚”字,颇为醒目;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以“至贤”作为校训;江苏省启东中学的校训则是“厚德博学”。以2个词语(词组)结构组织校训同样常见:如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的校训为“淳,畅”,简练之余不乏地域特色;江苏省新海中学的校训为“普爱、行健”,言简意长;4个词语(词组)形式也不少:如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训为“诚、思、信、勇”;江苏省姜堰中学的“坚定、求实、团结、进取”。其他形式的校训零星显现于个别学校,如江苏省镇江中学的校训是“一切为了人民”。可见词语(词组)的简短扼要是校训表达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校训具有精练的口号式陈述的特点,琅琅上口,便于记诵。

2.校训的句式结构

表2是关于92所高中校训的句式统计的概述,并以“言”与“字” 进行句式结构切分。
表2: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句式结构统计表
由表2可见,四言校训最常见,所占比例约46%,其中又以四言四字与四言八字形式最多。如连云港海州实验中学的校训“盛德厚学”为四言四字,扬州中学的校训“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为四言八字。这种四言表述形式之所以能如此流行,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此外,这种句式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自《诗经》开四言诗歌之滥觞起,四言句组在后世诗文句式特别是词汇节奏上处于重要地位,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能够充分发挥汉语的概括力与表达力。
二言校训的常见则体现了汉语中双音节词的发展与普及,其中又以二言八字句式相对较多,如江苏省昆山中学的校训“求知、务实、勤奋、进取”。1936年,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开创了这种校训句式先例。
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的单字表达,在统计中占了一成多。其实在校训形成的20世纪初,一言句式相当普遍,因为文言文习惯以单字表达、字即是词。随着时展与白话文运动的推行,单字难以确切表达近代纷繁复杂的教育事物,所以迫切要求表义更加精准的双音或多音词的出现。在统计中,一些学校校训的更新也体现了这种趋势,例如建校于1888年的南京金陵中学,老校训为“诚、真、勤、仁”,新时期提出新校训“严谨、务实、创新”;建校于1899年的南京中华中学,老校训为“忠、信、勤、勇”,新校训为“读书、明理、做人、成才”,从理念到形式,都发生变化。一言句式校训就这样逐渐趋于式微,二言、四言校训则应着语言表达与时代的要求,不断增加。
句式结构上,以词组类型来看,中学校训大多以动宾短语为基本结构,如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的校训“崇德、尚学”,丹阳高级中学的校训“厚德、明理、笃行”等;以句式类型来看,大多数中学校训采用谆谆教导式的祈使句。总的看来,江苏四星级高中校训在表述上,呈现的是说教与命令式的,偏向行为控制而少柔和的循循善诱。感官上仿佛是听着一张张郑重的面孔在宣讲,给人感觉学校生活是严格而肃穆的。

二、校训的内容特征

怎样在精练的校训表达形式与深厚的学校办学理念间实现平衡,这其中校训内容的择定可谓字字千钧,起着主导作用。本文将从高频词与校训类型的角度呈现形式之下的校训内容特征。

1.高中校训的高频用词

通过对92所高中校训约227个校训用词的分析与处理,汇总出校训高频用词,如表3所示。
表3: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高频词语统计表*
*统计中,笔者将并列词组拆分,如“诚敬”拆为“诚”、“敬”,“博学笃行”拆为“博学”、“笃行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在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上,中国古来主张“德才兼备”“以德选人”。在儒家传统中,“尊德”与“重知”是有机统一的,《中庸》说“尊德性而道问学”,便是强调道德的先导、引领与调节作用,使得道德修养成为了我国教育的底色。当下我们所推崇的“德育”,与传统教育观中的“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脉相承的,作为校园文化旗帜的校训便成为宣扬德育理念的重要载体,其选词大多源于我国古代典籍。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秉承诚信、勤朴等传统美德,结合表2,“厚德”、“崇德”、“尚德”等尊德之语成为校训词语的首选;“存诚”、“勤朴”等宣扬传统美德的词语是校训选词的热门。这些以“德”为核心校训用词,从修己立身、求学行事、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引导着学生的德行修养[3]。
校训选词尊重传统,同时亦不乏时代特色与要求,例如,“求实”紧跟抗日战争时期同志为党校制定的校训是“实事求是”;“求真”则与陶行知先生的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相呼应;“创新/创作”则体现了新时期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与期望。于是,由“勤奋,求实,团结,创新”或“崇德/厚德,笃行,严谨,诚信”等这类词语之间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校训内容,总体上反映了学校的基本办学理念与价值取向。

2.校训的基本类型

校训是不同办学思想的价值取向的代言,校训的类型即指校训所反映的办学思想与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的校训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有的校训侧重对知识真理的追求,有的校训则表现出“学校即社会”的理念,传递着积极的入世精神,而综合型的中学校训则占大部分。如表4所示:
表4: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基本类型统计表
从表4可见,大多数中学校训属于综合型,约占59%,如江苏省启东中学的“厚德博学”,泰州市口岸中学的“自强、厚德、求是”,江苏省姜堰中学的“坚定、求实、团结、进取”等,多搭配组合以“博学、勤奋、求实、创新、严谨、厚德”等词。这也体现了中学育人的理想——希冀学生在德智体美等领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以江苏省响水中学的校训“明德、崇智、健体、立人”为例,“明德”当先,确立了品德修养为学校教育诸事之端、立事之本;“崇智”次之,明确知识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培养能力与技能的同时,旨在开启学生智慧之窗;“健体”就是在蓄德修能的同时,练就健康的体魄,让意志与体质俱成长;这种种之后,才谈得上“立人”,这正是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与理想——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校训以单一的品德修养为核心的学校不在少数,约占26%。这与高频词统计表(见表2)中尊德词汇数量的突出相呼应。品德型校训普遍集中于一些历史较早的中学,如建校于1918年的无锡市辅仁中学校训“明道讲德”,建校于1907年的苏州第一中学校训为“正谊明道”等。渊源一般较为长远、概括力相对有限的一言校训基本为品德型校训,如建校于1882年的南菁高级中学的校训“忠、恕、勤、俭”便是典型。调研中,笔者也发现,品德型校训面临的尴尬,一是意蕴的单薄,二是价值观念的古板滞后。辅仁中学在校训传承发展中争取与时俱进,结合辅仁特色德育工作,赋予校训新的元素与内涵,而金陵中学与中华中学则干脆将老校训取而代也。
单纯以求知作为校训的中学为数较少,约占6%,体现学校教育的着眼点并不只是知识传授,文化课的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以适应或服务社会为指向的社会型校训也不多,诸如南京市第一中学校训“求真为民”、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校训“发愤为雄”、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训“一摘自: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切为了人民”等等。不难看出,是有着或深或浅的时代烙印。从这一层面对比分析,可见学校既非社会体系中的纯粹一环,也非纯粹的之塔。学校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便应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而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地[4]。

三、校训的思想来源

作为一种学校宣言与学校制度,校训内容的择定或依托历史传统文化,或受时事政治影响,或依照自身发展规律,绝非信手拈来。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对校训用语来源进行分类:名人语录、历史典籍、时代术语、学校自组。如表5。
表5: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词语渊源统计表
从表5可见,更多高中的校训是由学校自己组合形成,约占37%。自组型校训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校方的培养目标,如江苏省苏州中学的校训“诚、思、信、勇”,是对学生品德与意志各方面要求与期望的组合。自组型亦可以综合语录、典籍、时代术语于一体,能更自由与灵活地表达学校的意志,如江苏省新海中学的“普爱、行健”,是“博爱”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组合,它将孙中山先生的理念与《周易》卦辞合二为一;再如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校训“公平竞争,先忧后乐”,是当代竞争意识与古来忧患意识的组合,让人联想起苏州木渎古镇曾见证过“三千越兵可吞吴”的残酷现实[5],也续起苏州与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的渊源。
历史典籍也是校训用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来源,约占36%。如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的校训“强学力行”,该用语出自扬雄《法言·修身》中的“君子强学而力行”,将此古训作为校训是要求学生以强学与力行自勉,这二者都要求一个人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同时要缜密思考,把所学和所用有机结合起来。又如江苏省邗江中学的校训“蓄德·修能·日新”,则分别语出《易经》“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及《礼记》“苟日新,新,又日新”,撷英取华,用心可谓良苦。
名人名言在江苏省高中各类校训中占了近一成,如江苏省淮安中学的校训是“以富强祖国为己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正是从周恩来总理的名句演化而来,用以激励学子,也是家乡人民对于周总理的深切缅怀;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上曾为两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的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李瑞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时所订立,该校训体现了艰难时代学子求学艰辛,同时又心怀天下的胸襟,传递着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担当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胆识,用在当下,有一种别样的铭记与激励。
时代词汇也是江苏四星级高中校训用语的主要选择之一,约占18%,这种时代词汇特指在新时期涌现、强调或被赋予新意的“新潮词”。如无锡市第一中学的校训“独立、协作、创造”,江苏省海门中学的“追求卓越,崇尚主动”等,其措辞力求紧跟时代步伐,凸显时代诉求,体现时代气息。可见校训用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口号,是一个时代价值取向的缩影与表达。相对时代术语而言,古代典籍在校训用语选择中的远远多出,似乎表明,校训对于时代的反映是相对滞后的。笔者以为,这种滞后或是出于有意为之的对校园精神的维护传承,或出于刻意为之的崇古,以营造学校浓厚的人文氛围,并塑造学校博雅的气质内涵。

四、校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校训表达形式、内容特征与一般来源的考察与分析,江苏省92所四星级高中校训的一般现状与普遍特征得以量化呈现。与此同时,校训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得以集中凸显。

1.校训陈述雷同

从上述校训统计与概述中可见,中学校训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表述雷同。高频词的频繁出现,使众多校训几乎“撞脸”,如表2所示,在92所高中校训所选用词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依次是厚德/崇德/正德/尚德、诚、勤/奋、求真/求实、笃行、创造/创新、自强、博学、进取、团结、严/严谨等。我们按照语言风格对这些高频词排列组合,再按流行的四言句式进行表述,如“崇德博学”、“厚德笃行”“勤奋求实”、“创新进取”等等,几乎就能直接得出不少学校的校训。校训陈述的趋同现象,或多或少反映了现学思想的潮流趋势,但这种“千校一面、似曾相识”的老生常谈与“雁过无痕、叶落无声”式的只言片语着实缺乏震撼力与感染力,无怪乎作为受“训”群体的学校师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样万金油式的校训很难说会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用。

2.高中校训来源单一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单纯引经据典的校训就多达33%,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校方对于历史古籍字眼的自行组合式校训。一些学校在订立校训时言必称先贤,字必究经典,这一方面固然显示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但那种不顾自己学校的史、办学传统及校园特色的架空式校训,只是不切实际的自我标榜,名为古为今用,实际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盲从,对自身办学的不自信;一些典籍式校训,读起来佶屈聱牙,理解起来隐晦曲折,不免显得老气横秋,缺乏中学校园本应呈现的活力与张扬。
一些学校唯高等学府马首是瞻,校训尊奉“拿来主义”;又一些学校从“团结、活泼、创新、进取”等等流行词汇中,择其二三便为校训。为图省事,潦草敷衍,既不着眼本校特有实情,也不把握本校特别契机,更未亮出本校独特取向,这样的校训构建出来,不免有流于形式之弊,自欺欺人之嫌。即使将校训镌刻于石,悬挂于墙,然不免格格不入,或泯然于众,师生之间更可能只剩下口号化的印象。

3.校训内涵薄弱

校训是学校着意建树的特有精神的表征,是应然的追求。某种校训,如真正成为学校群体的精神,久而久之,可望自然而然地化为校风的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无形的教育力量将是学校特有的精神财富[6],也将是学校发展逐渐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学校教育的鲜明旗帜与标杆。
校训只有被广大师生由衷接受并达成共识,才能转化为师生参与办学的实际行动,从而发挥校训应有的导向、激励和化育功能[7]。语言学家吕叔湘多年后在为母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校庆题词时,写下了铭记于心的校训“存诚、能贱”——诚心长存,追求成功,也接受平凡,面对人生,赤诚而坦然,这积淀百年的校训散发出连绵的热力,成为一份厚重的传承、励志的强音。但从本文案例来看,某些高中校训实难以承载起校园精神内涵的代言,亦难以发挥应有的化育功能。校训问题,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一些中学定位的不确定性。办学理念之陈,办学定位之偏,培养目标之模糊,都会使校方宣扬的校训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训采集忽视校园内在精神与理念,目光只对外界亦步亦趋,亦只是缘木求鱼。
校训的制定不是权宜之计,而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适应性[8]。我们应当审视中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之路,在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回顾与学校办学理念探索的同时,注重校训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让校训在人文的孕育与时代的冶炼下,成为中学校园文化的璀璨明珠。
高中校训纷繁驳杂,实难一言以蔽。本文将统计对象锁定在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并尽可能突出学校个案,虽有一定代表性,却仍有失于视角的开阔与全面,笔者期待后续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王刚.辽宁省23所大学校训内容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09(8).
王彩霞.从校训的变迁看中国教育的变迁.大学教育科学,2008(4).
[3] 周志辉.校训的道德教育价值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刘继忠,祁映宏.中学校训统计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小学校长,2009(2).
[5] 钱志亮.校训应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中国德育,2012(12).
[6] 陈桂生.学校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 吕秋君.高校校训问题的探索.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8] 王继华.教育文化战略建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