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高效复习主要元素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4668 浏览:152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效课堂已经被教育人追逐多年,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复习课教学比起新课教学更易远离“高效课堂”.根据多年教育经验总结了如何在复习课堂中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复习;高效;元素
高校课堂具备的基本特征有:1.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充满生活活力;2.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成长;3.让质量成为课堂的追求,使效益充分显现.但数学复习特别是高三复习不及新授课那样产生新意吸引学生,若不潜心研究学生极易感觉空洞乏味,“高效课堂”越来越远.复习课堂中若能抓住“问题、变式、反思、文化、展示、整合”等六个主要元素,可以强力推进 “高效复习课堂” 的构建.

一、以“问题”引领知识梳理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习内驱力.高效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主动学习展开,教学活动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随着问题的呈现,教师和学生进入一种多元对话系统,在教师的不断刺激、适时指导和评价中,使预设问题不断解决,继而使生成的新的问题也不断得到解决,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而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对“知识梳理”采用“罗列式”“强调式”仍然较多,没有“问题”引领的单纯的“罗列”“强调”其效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如果以“问题”引领知识梳理情况则大不相同.
教学中可以采用“练习带动”知识方法梳理,也可以设计“核心问题串”引导知识方法的梳理.如“等比数列”专题,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在练习中梳理知识方法.如果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串: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吗?为什么?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层层深入.

二、以“变式”提供发展平台

变式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已经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变式教学就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背景从多个方面变更所提供的对象的某些内涵、呈现形式,使研究问题的非本质属性时隐时现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的教学形式.
通过问题的变式、推广可以挖掘问题内涵,抓住解题规律,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可以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新课程所倡导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三、以“反思”促进思维深化

数学复习除了指导学生提升学习反思能力外,教师还应进行教学方面的反思.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对“反思”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反思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同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高效课堂需要达到的目标.

四、以“文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化”提升教学品位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加拿大著名数学教育家霍奇森认为:只会教学生解题的教师,不是高效率的教师.我们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彰显数学固有的求真、求善、求美以及理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数学知识的连通性、数学推理之逻辑严谨、数学思维体操之美妙,数学应用之魅力四射等数学的教育特质,使学生感受到蕴含其中的数学文化.复习课中结合问题解决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领悟科学探索的精神,感受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数学之美.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升高三数学复习的品位.

五、以“展示”凸显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让学生进行展示,可以使数学复习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以让课堂精彩纷呈,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展示应当形式多样:可以在小组内,可以在班级内,可以在座位上,可以在黑板前,可以是语言的,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老师有所安排的,可以是学生现场自主的.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 “主体” 与“主导”关系的和谐,提高复习效益,学生“展示”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教边学等方式.对于易错问题的教学主要采取“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充分展示“错误”想法和正确做法,分析错误根源,寻找纠错策略,老师予以必要的帮助.对于疑难问题的教学主要采取“先教后学”模式,教师分析引导、讲评关键节点,然后让学生完善并补充其他想法.对于综合问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边教边学”模式,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以解决.

六、以“整合”扩张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被弱化,而是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熟悉《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精神和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状况科学制定学习目标.教师要熟悉教学资料和高考试题等教材资源,围绕目标整合“教材”,才能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到“教学生学”的转变.教师课前要深入调研学生的认知水平,弄清学生的“现有发展区”,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合“学情”资源可以增强预设的针对性,提高预设的开放性,进而促进课堂的生成性.教师要梳理学生展示的内容,及时引导学生补充完善,适当进行精讲点拨,及时进行归纳延伸,提升课堂生成的层次.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张教学效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