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壤学基于现代教学理念土壤学课程教学办法革新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5451 浏览:1111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现代教学理念,在土壤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章内容的特点,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土壤学课堂教学中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学理念 土壤学 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可见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土壤学课程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生态学、植保、园艺、林学、草业、土地管理、环境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学好土壤学对各专业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所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在土壤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成现代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明确的表达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教学理念主要是针对于传统教学理念提出的,它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拥有主动权。教师主要工作是设定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探索研究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进行验证的一系列过程。
现代教学理念集中体现在重新确立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教学观、过程观和评价观。
1.价值观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书本中基础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与课本知识相关信息的扩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受到精神层面的熏陶,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同时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的思维和分析方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文化价值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方法价值。
课堂教学也是学生道德养成和人格健全的过程。职业要求教师“为人师表”,肩负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这是课堂教学的人格价值取向和教师职业特定的职责要求。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须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教学过程,通过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只有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学生成长需求达到高度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道德与人格价值和课堂教学的生命与发展价值。
2.教学观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交流与互动。没有师生的交流的教学就等于没有发生教学。交流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观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宰和领导。教师的职责是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发散性的思考问题,在探索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与传统的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有所不同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的重点都放在学生能力的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提高与发展上。
3.过程观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其过程的特殊性,在教育活动中过程即目的、过程即结果。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构成过程要素,倡导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成长,在过程中发展的学习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是成长中的生命。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形成能力,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过程中得到发展。
4.评价观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必然要发生一定的改变,可以概括为六度,即: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自主、开放、活跃、创新;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主动、体验、表现、感悟;知识技能的整合度:实际、理解、操作、训练;师生清关的亲和度:交流、互动、亲切、和谐;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延展度:再现、升华、迁移、构建。

二、土壤学教学方法改革

现阶段的高校教学正处于大众化阶段,高校若想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融入社会,就需要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在现代社会教学过程的瓶颈,倡导现代教学理念。为了将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典型实例,可实现课本知识相关信息的联系和扩展,并具有很强的释疑作用。但案例不能随便选择,要精选、要体现教学的目的和内容。通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土壤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以我国的喜马拉雅山系南坡土壤类型垂直分布的差异作为教学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土壤类型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同时更深入的理解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变化,降雨量的变化,及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对植被类型的影响,进而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从而使同学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包括针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案例,还包括与某些教学内容相关的教书育人案例。在讲到土壤肥力的概念时加入我国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的故事。侯院士在调查了中国许多农业土壤后发现四川盆地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腐殖质很少,团粒结构更少,但仍具有一定的肥力,因而觉得威廉斯有关土壤肥力中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基础的论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为了揭开土壤肥力的实质,他深入到农村,根据大量测定数据,提出土壤肥力是土壤水热肥气的周期性时变化和植物生理作用周期性时变化谐调的程度。通过该案例教育学生学习土壤时要多脑筋,多提问题,以促进对知识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教育学生对知识要有探索精神。 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