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新课程新课程下“对话”教学实效性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34395 浏览:1573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形式纷呈,却效果各异。教学过程中由于对话关系不平等、作用不明显、思维不开放、理性不参与,对话失去了它的生长点。要在融洽、独特、超越、感性中,运用多种策略,寻求有效对话的途径,要注意激发趣味,寻找趣点。营造氛围,释放自我。巧设话点,促进表达。沉入语言,加深对话。开拓途径,完善对话。
关键词:对话教学;现状;生长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换言之,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随着这一理念的逐步深入,诸多语文教师开始满课堂地跑“对话”,“对话”成了一股新的教学时髦风,它形式纷呈、方法多样,但效果各异,泛滥的“对话教学”如何才能寻找到新的生长点?

一、正视现状

1.对话关系不平等

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根深蒂固,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们开始走上了“自由言说”的路子,他们乐意成为学生的伙伴却将教的专属地位抛于脑后,将“对话”狭隘地理解为让“学生自己来说”,由学生唱独角戏,课堂表现为拱手奉上全部课堂时间,教室里或交流谈论,或意见满堂,或自由议论,教师则退居在教室一角,冷眼旁观,该组织的不组织,该引导的不引导,俨然是课堂的“局外人”,看似自主、合作、探究是有了,热闹也有了,但细想:这样的课堂,教师到底教了什么?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实际上,师生地位严重失调,教师“不在场”的课堂姿态已经消解了教师与学生应有的对话。

2.对话作用不明显

经常发现师生在满堂的对话教学后,教学陷入一片混乱,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难点不凸显,只剩下一些无关痛痒的自说自话。
一位教师在上完《丑小鸭》一课时,要求学生提问题,他们这样师生对话:
生:老师,丑小鸭,他本来就是天鹅,他即使不努力、不奋斗,仍然会变成天鹅的啊?
师:你的发现太棒了!其他同学也要学习他这种善于发现的能力,只是你的发现有待商榷,同学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再一看,发现这位教师的对话教学,几乎遍及整堂课,仔细思量,学生的表达是自由了,师生的对话是有了,但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课堂越发将语文逼到了墙角,造成了“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废的尴尬境地。”

3.对话思维不开放

有效对话不能开展,对话流于形式,陷于空洞,一个较为显著的弊端便是,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得到重新建构,无法丰富和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抽离文本,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特别是诗歌教学,需要借助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调动生活体验,勾画意境,“在不可解的诗歌中见到诗歌”,没有活力的课堂只能圈住学生的思维,继而圈住生活。

二、重识对话

1.对话,是一种自我的倾诉,要体现融洽原则

课堂教学中,对话能积极触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因此,学生带着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绪情感参与课堂,感性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要教学形式。融洽的课堂里有信任、温情和心灵的契合,师生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课堂气氛自然、流畅、丰富、活泼,对话者不仅要全情投入,侧耳倾听,对话对象也要敞开心扉,真诚悦纳。融洽是对话教学的要义,它是课堂的一股情感流。

2.对话,是一种灵动的开化,要体现独特的原则

“对话教学”的课堂,师生地位较之传统改变不少,高高在上的教师主导地位不在,开始关注“以生为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导者和创造者,对话教学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形式,而是具有多向输出、多向输入的特性。然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和态度认识世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课堂见解,会在彼此交融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思维的独特性就在这个过程里产生了。

3.对话,是一种利弊的筛选,要体现超越的原则

正因为对话颠覆了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的传统地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动方,他们通过对话这一形式能实现更好的学习,在对话中形成崭新的体验,在体验中重建新的价值体系,在价值中达成个人的思想飞跃,如此,对话实现了超越。再者,师生的对话也要不排斥理性,而不是肤浅地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这也成为对话的关键所在。

4.对话,是一种诚意的沟通,要体现感性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贴近文本对话,才能实现阅读目标,而所谓的贴近,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肢解课文,拼凑观点,而是“沉入”文本,即全方位浸入文章词句,与文本做深度、亲密交流,触发学生的情感点、加强体验,调动自己的感官,倾听文本的声音。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话,不是孤立的言语传送,是师生双方精神生命的全方位打开,是心扉的相互敞开,是情感的彼此悦纳。

三、突破重围

找寻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只有立足文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注意结合具体有效的策略,才能实现有效对话,提高课堂对话效率。

1.激发趣味,寻找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启对话教学,兴趣先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在无形中提升,强化学生的自我倾诉,丰富对外界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文本的自由交流对话中理解,在理解中对话,在对话中成长,在成长中对话。

2.营造氛围,释放自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在形式多样的对话中,教师既要细心呵护学生在各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风格,又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自我风格的形成。既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又要鼓励其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无需拘囿于参。

3.巧设话点,促进表达

话点,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好的话点,不仅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难度适中、浅易恰当,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调动各自的生活体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话点要从文本出发,不能架空文本,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只有巧设话点,才能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在语文之道上真正促进表达。

4.开拓途径,完善对话

听、说、读、写是对话教学的主要形式,它也可借助“写”完成阅读目标,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对话以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整合、提炼自己的观点,并成文展示;也可以网络的形式,共享资源,相互比较、相互关照,促进对话,完善对话。
参考文献:
于漪,刘元.王崧舟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08.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02.
(作者单位 温州市鹿城区上戍中学)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