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赏识少改多补重赏识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4094 浏览:138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作文的起步阶段,为了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不需要太多的修改。教师修改作文时,只需在错字、病句上做修改,同时,在内容充实方面要多加引导。这样,可解决作文内容空洞的通病。教师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来赏识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学生在被赏识中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领悟写法,获取信心,感受乐趣。
关键词:修改;补充;赏识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笔者认为,在作文的起步阶段,太多的修改会阻碍好文章的出现。正如幼儿学步阶段,如果纠正其走路不能摇晃、不能罗圈腿、不能八字脚等,幼儿将不知如何前行。如果你能在其前方张开双臂,微笑着鼓励,幼儿就会屁颠屁颠地向你走来。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幼儿的一点点突破能够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惊喜。笔者从幼儿学步中受到启发,认为作文起步阶段的修改应该“少改多补重赏识”。

一、“少改”,如蜻蜓点水,保持原文风貌

对作文详批详改的教师一直以来都受到多方的肯定。但是,不一定能受到学生的肯定,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与学生私下谈心时,他们会说:“老师,你的评语我不明白意思。比如,太不具体了,太不生动了。”“老师,你把我的意思改偏了,我并不是那样想的。”“老师,我认为最满意的部分你怎么给删掉了,这样我的字数变少了,才剩下不到三百字,太没面子了!”等。孩子们作文起步时的兴趣被批批改改给改没了。
这并不是说,学生的作文可以不用改了,任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那改些什么了?首先,在标点符号上修改。重点改“一逗到底”的现象。判断一句话是否完整对他们来说较难,甚至对很多成年人也是困难的。教师直接把该用句号的地方标注上,孩子见多了这些修改,久而久之就会自行运用句号了。其次,在病句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让全文语句通顺就可以了。至于文章内容和感情方面的要求,不给评判语,因为他们很难看懂,直接用补充的符号和标注提示其修改(下文阐述)。
总而言之,卷面中蜻蜓点水式的修改,不仅能够基本保持学生作文的原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继续习作的兴趣。

二、“多补”,让羽翼丰满,助“雏鹰”起飞

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见到最多的问题是内容空洞、不具体,在该详写处略写了。如果教师的评语是“内容不具体”“详略不当”“观察不仔细”,那么,学生自我修改时将无从下手。原因是,这些评语太概括了,也是“不具体”,缺乏指导性,让学生无法自行操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截了当地在某一句、某一段画上补充的符号,并标注要补充什么内容。多处补充用序号标出。如果能在文中相应空白处直接补上,就补在文中,如果空间不够的就补在文末,标上相应的序号。
那么,要如何标注补充的内容呢?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人物描写不具体

补充处标注: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脸上有什么表情?他穿戴有什么特别之处?等。

2.自我感受不具体,或者说,缺乏心理活动描写

补充处标注:你心里感觉怎样?你最想说什么?我看不到你快乐。等等。

3.景物描写不具体

补充处标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味道?可以形容一下吗?或者激将一下,从你的语句中,我不觉得那东西有什么特别之处。等。

4.叙事时该详处不详写

可这样标注:此处是我最想知道的,你却不告诉我。等等。
这样指导补充的过程,老师好像和学生在对话,从而淡化了习作的要求。这些标注语通俗易懂、平等。或请求,或激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就是一个书面交流的过程。学生感受到自己处于“新闻发布者”或“爆料者”等的角色,教师处于倾听者的角色。学生“发布”“爆料”的兴趣会高涨。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这样一处一处地补充,作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如雏鹰的羽毛渐渐丰满的过程。他们“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高空去飞翔,飞向我(他)们的理想。”(引自歌曲《快乐的节日》)。

三、“赏识”,伯乐识马,驰骋千里

习作是一个辛苦的过程,只有感受到成就感才会有继续努力的信心。有位作家把创作过程比作是穿着多件衣服在水里游泳,一开始憋得很难受,后来,开始动笔写就像边游泳边脱衣服的过程,等到创作完成,就如只穿裤衩在水里畅游。学生作文起步阶段也需要有这种畅快的体验。他们的畅快很多来自教师的赏识。赏识的方法有公开的,如,在班上念其习作,将其习作粘贴在学习园地,制订班级优秀习作本,在刊物上发表。这些方式都给了学生极大的鼓励。许多善于爬格子的成年人回忆自己的习作经历时,经常会有这样类似的体验。如此大张旗鼓地赏识大都是对于优等生,或对于进步特别大的后进生。而大面积地赏识或者内容涉及个人隐私的赏识则需隐蔽一些,即以书面评语的形式出现。如何运用书面评语赏识学生的习作呢?

1.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在粗糙的文字中寻找到亮点,然后加以鼓励

这个亮点包括语言表达和思维过程两方面。作文起步阶段,有许多的表达很新颖独特,教师不要用定势思维去衡量它,纠正它。这样做是对新生事物的扼杀。如:“老师像农民。”这一句,有的老师把这句话理解为教师很土,因而把它修改为“教师像园
丁。”其实,学生不一定知道园丁是干什么的,或者不了解园丁的工作,觉得老师和园丁之间没有相似之处。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老师很勤劳,农民也很勤劳,这两者很相像。多么纯真的感受,为什么要修改它呢?我给它的评语是,“你感受到老师的辛苦了,真是懂事的孩子,谢谢你。”教师再帮他补充为“老师像农民一样勤劳。”这样一补充,读者、作者都能接受。我们在看学生的作文时,多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有许多的惊喜。再如,学生看了《开学第一课》,写自己感动得流泪了,她写道“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大。”而不是习惯性地写“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在评语中表扬她“这句话是我见过的写泪水写得最好的句子,你很善良也很聪明。”没想到,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的作文只有两百多字,本来觉得很不满意,没想到一句:眼睛不够大,被老师夸奖了一番。我只是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而已,却受到这么大的鼓励,谢谢老师!”教师要善于从语言表达和思维过程两方面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赏识他们。正所谓你给他们一缕阳光,他们还你一片灿烂。 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