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以“规训”到“活动”书写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5387 浏览:129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科学课程是我国首次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阵地。就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一些粗浅探索。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绿色实验;微型实验
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教学改革是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永恒话题。科学实验教学以其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整个科学教育系统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展望21世纪,我国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实验改革还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般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师重视身教,做好示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教师在强调实验操作要领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二是注意提高实验成功率,教师精彩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总之,实验教学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从情感陶冶、示范引导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或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师生较难做好的实验之一,铁丝的粗细,集气瓶是否留有细砂或水,氧气的多少等都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规范地示范每一步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铁丝燃烧起来,必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实验完毕,及时引导学生讨论:洗净集气瓶的最佳方案,集气瓶中氧气的含量,最佳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和本质,防止发生事故和污染的措施,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的道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动性。

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探究的过程。科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任何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科学实验而取得的。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先后顺序。教材的教学顺序一般是先讲授后做科学实验,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将某些教材的顺序作些调整,即先做实验后讲授。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教师先做完了整个实验。但是流入集气瓶的水依然离1/5的红线有一点距离。这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前老师不是说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应该在红线上并稍超出一点。怎么现在的结果不一样了?”我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是之前科学家的测定错了还是我刚才的实验有误差?”同学们纷纷猜测是我的实验出现了误差。于是我继续提问:“是哪些原因导致不到1/5?”同学们这时讨论就激烈了,说出了不下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5种原因。分析了5种原因后我又问:“实验中会不会出现超出1/5的情况?如果有想想是什么情况导致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得出了超过1/5的几种原因。这时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了。
无疑,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科学的实验功能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科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走近科学提供一种独特的形式,即通过亲身的观察、操作和体验,去感受和领悟科学的理念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贴近生活的科学实验

科学知识不再是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出发点,而是根据这些知识所涉及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社会,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实际经验中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的主题。
对于刚接触科学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如,象“纸盒烧开水”“筷子的神力”,激起学生心灵深处求知的。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为什么树上的苹果会掉下来”“煮熟的饺子怎么漂上来了”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清楚却有一定困难。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到通过学习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他们从实验现象中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这使他们兴奋不已,再引导学生对带吸盘的挂衣钩进行理解,回归生活。

四、提倡“绿色实验”和“微型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不断享受着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方便耐用的生活用品、高效安全的科学药物、高质量多性能的科学材料……然而,随着大量科学用品的生产和使用,科学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此,“绿色科学”的教学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科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且药品耗用过多,增加实验开支,与目前实验经费紧张很不相适应。因此,教师应大力改革实验方法,创设一些节省药品,操作简便且现象明显的学生实验。
“微型实验”,就是以尽可能少的科学试剂来获取所需科学信息的实验方法。虽然它的科学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但却可以达到准确、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微型科学实验可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由于“微型实验”既安全又节约,教师可以放心地让学生一人一组做实验,也可将一些常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微型实验”。例如,水的电解实验,一般实验装置比较大、笨重。教师在讲台上操作,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由于距离的原因,可视性较差,形成的实验结论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深刻,若把该实验变为学生微型研究性实验,增加了课堂实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科学实验活动,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笔者相信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一定能培养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施惠荣.创设“实验”教学提高后进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新课程:下,2013(1):11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