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课堂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6513 浏览:1205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数学课堂;激发兴趣;创新思维
1674-9324(2013)45-0118-02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而创新教育就是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加清晰的认识自身所担负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当前,我们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授“7的乘法口诀”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熟记每一句口诀,我设计了一个“接龙游戏”,每人背一句口诀,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有同学都进入到了游戏情境中,暗暗为自己加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要的联系。学生只有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他们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思维才会活跃,才会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关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自由。如:教师试问学生“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吗?”等等。

三、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是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是依附教师;学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内,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这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中国的教育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就是求异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要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老师在教“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他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很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发明的,在他的思维活动里,他看到了一是实际并不存在的9,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予以珍惜和爱护。

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过程中,以“静”求“动”,创设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激活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的新与活,不仅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而且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①工厂有2排机器,每排5台,一共有多少机器?②工厂有2排机器,一排5台,一排6台,一共有多少台?第1题用乘法计算5×2=10(台);第2题用加法计算5+6=11(台)。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判断对不对;同时又有同学提出新的方法:6×2=12(台),12-1=11(台)对学生的答案应给予肯定。这样,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总之,面对挑战,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