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英语揣摩学生心理,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14383 浏览:59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教育工作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加以充分的考虑和应用,以使教学工作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促进学生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此,我想就中学英语教学这一方面,通过教与学的一系列环节,兼顾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措施,谈谈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师如何运用它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 英语教学 质量
众所周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要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施以重要影响的认知心理因素就必须予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因素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心理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它由五个完整的步骤组成,每一个步骤服从于不同的心理规律并各有侧重,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取得最佳效果。
一、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如果事先对整个教学过程考虑得充分周到,上起课来自然得心应手,必然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再者,教师的备课工作做得好,还能树立自信、亲切的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准备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师生双方心理场相互配合,共同为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安定情绪、集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估计及相应的对策等,这对稳定学生的自学注意力和思维方向,控制整节课的教学秩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感知
感知是指感觉和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发展和延续。例如,在教“pen”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支钢笔,并念出“pen”的音,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觉此物,形成知觉。
进入中学后,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很快,因此教师应设法使被感知的材料更生动有趣,使学生有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课外知识,给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感知;了解感知规律,并用此创设感知情境,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感知的自觉性。例如教单词时,用图片或简笔画,就是利用了“视觉信息强于听觉信息”的感知规律。再例如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指出本节课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则是利用了“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的感知规律。
三、理解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只有通过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开始能理解事物的一些复杂关系,但考虑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有时过于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克服思维中的缺点,把学生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向更高阶段。
就英语学习而言,教师还应该注意言语材料的对立联系,注意本族语与外语之间的异同,注意规则与习惯用法的出入,注意利用语言环境训练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
四、发展
发展包括知识的保持和运用,此乃中学英语教学最重要的阶段,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1.记忆与遗忘

记忆是识记、保持、再认、回忆的相互联系的统一的心理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发展水平处于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并存并向意义记忆过渡的阶段,但也有些学生仍停留在机械记忆上。
根据这个规律,外语教学中应采用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意义记忆为目的,来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例如,在词汇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以后,可用构词法分前缀、后缀、词根、词尾等部分以增加记忆的理解成份。
记忆的反面是遗忘,遗忘是在一定条件下,识忆过的事物不能恢复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实验表明英语单词如记住后不复习,隔一天保持90%,三天后保持60%,一周后保持40%,三周后则仅有模糊印象。
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根据这两条规律,教师指导学生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主要方法是及时组织复习,以后再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复习。

2.能力的培养

对外语教学而言,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各项交际技能的培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容易被忽视的是发展的最高阶段——外语思维的培养。初学外语阶段,往往要通过作用(心译活动)才能与思维联系起来。随着学习的进步,外语与思维才能逐渐发生直接联系。教师应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接触英语,逐步培养英语思维的能力。
五、反馈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情、神态、动作等察觉到学生课堂上的态度、学习兴趣变化和承受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使教学更实际、更科学、更有针对性,从而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以上五个步骤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外语课堂教学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心理因素中有许多是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中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心理场的控制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
心理场的控制包括教学环境的控制,学生情感的控制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控制。
1.教学环境的控制在外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和外语思维,外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英语气氛中直接理解英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语,同时还应保持课堂上热烈的交际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接触英语、练习英语的机会。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听说能力,活跃英语思维。

2.学生情感的控制,也包括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良好气质、性格等人格因素的培养。

在外语教学中,使学生对外语本身产生兴趣,学生就具备了学习外语的内部和外部动机,在学习中就能发挥最大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尽量多地给予鼓励与表扬,并适当开展竞赛,都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由于外语学习需要侧重交际性训练,故气质、性格对外语教学影响较其它学科为重。例如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同学间多练外语、坚韧的意志可以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等等。
要控制好人格因素,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及学习外语的目标和动机,学习中的困难、阻力等,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性,使他们的人格趋于完善,间接地促进学习。

3.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控制,既要注意整体上的发展速度,更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外语学习上,认知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随着外语知识的日益深化,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也更刻苦,成绩也更好;但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外语逐渐感到吃力,以致后来干脆放弃,这就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这要求英语教师因材施教,培优补差,既满足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又帮助差生循序渐进,步步紧跟。
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存在于课堂与课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对外语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心理因素,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