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864 浏览:99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最明显的变化是迈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普及与提高的任务并重,效率与公平必须兼顾。以此为背景,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鼓励和规范社会气力|教学论文范文|介入高等教育办学活动,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独立学院是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模式,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需要,顺应了当今公私合作提供高等教育产品的世界性潮流,反映了高等教育领域社会教育权的回归。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独立学院应该逐步发展成为传播技术、培养范围更广泛的技术和经济精英的大众型大学。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代表了当代“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克服政府和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选择,也是国外大众型的私立大学普遍采取的组织形式。促进独立学院向非营利组织转型,应是发挥其大众教育功能、克服自身“失灵”的一种公道的制度选择。教育的公共治理是传统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式转生,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分与私人部分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我们将独立学院的公共治理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政治系统,是政府部分和利益相关者围绕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提供更加充分的教育、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共同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持续互动的过程,是关于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相关契约的达成、实施和救济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并通过权利配置和机制设计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独立学院办学功能——制度结构——公共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逻辑结构,研究了公共治理的社会需要/内部需要与权利/秩序两对功能范畴组合成的四种基本功能及制度安排,提出了实现治理功能的四种公共治理机制,从而构建了一个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的系统分析框架。2.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要出发,在认知公道价值观指导下,研究了独立学院的社会化、选拔的功能与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能这两组范畴组合而成的四种基本功能及制度安排,使传递价值、服务经济、培养精英和发展学术等功能需求整合为一体,超越了狭隘的、非本质的“经济功能”熟悉。3.以非营利组织的视角,分析了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中准私人品制度安排等四个特征,研究了潜—显功能和正—反功能的四种功能组合取向以及办学模式中三个层面的不匹配,并论证了向非营利组织转型的必要性。从而超越了政府和市场机制两者间非此即彼的传统研究范式,为探讨独立学院“失灵”的原因及转型的途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4.在公共治理机制研究中,以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分析法,探讨了独立学院政策过程的补偿性反馈,并运用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博弈模型,探讨了鼓励私人介入合作的改进策略和机制设计;尝试通过AGIL分析方法,把影响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制度因素系统化,并探讨外部评估制与质量保障功能的匹配;通过对独立学院的治学结构的功能—结构分析,研究了大学发展观和学术发展机制对公共治理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独立学院公共治理非营利组织功能结构分析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13第一章导论13-361.1研究背景13-151.1.1高等教育公共使命的反思13-141.1.2独立学院的“失灵”现象141.1.3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价值导向14-151.2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的基本概念15-211.2.1治理的含义15-161.2.2公共治理的含义16-171.2.3大学治理的概念17-181.2.4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的界定18-211.3研究综述21-291.3.1对公私合作提供高等教育现象的解读21-231.3.2我国学者对独立学院的研究23-271.3.3综述27-291.4本研究的意义29-311.4.1理论意义29-301.4.2实践价值30-311.5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构和创新点31-361.5.1基本思路31-331.5.2组织结构331.5.3主要创新点33-36第二章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36-552.1非营利组织的理论阐释36-422.1.1非营利组织概念提出和多视角定义36-382.1.2非营利组织正当性的阐释38-402.1.3与政府、企业、社会的关系理论40-422.2公共治理理论42-472.2.1治理理论与公共治理42-432.2.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治理43-452.2.3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治理45-472.3大学治理理论47-492.3.1大学固有的特性472.3.2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视角47-482.3.3国内外的有关研究48-492.4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范式49-552.4.1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50-512.4.2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512.4.3结构功能范式对大学教育的分析51-532.4.4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特征53-55第三章独立学院的功能结构分析55-833.1独立学院办学功能的分析55-613.1.1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55-573.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描述57-593.1.3大众化背景下独立学院办学功能的AGIL分析59-613.2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分析61-743.2.1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独立学院办学模式61-663.2.2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独立学院运行机制66-713.2.3独立学院“失灵”的分析71-743.3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规范与转型74-833.3.1规范与转型方案的AHP分析74-793.3.2向非营利组织转型的法理依据793.3.3非营利性是大学内在逻辑决定的79-803.3.4非营利性是政府扶持的根本依据803.3.5坚持非营利性还是|教学论文范文|当今世界私立大学的主流80-83第四章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框架83-1004.1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系统83-864.1.1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系统的一般特征834.1.2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系统是政策系统83-844.1.3独立学院治理系统是文化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契合域84-864.2公共治理治理主体的分析86-894.2.1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治理主体的权源86-884.2.2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分析88-894.2.3独立学院公共治理的正当性894.3公共治理客体的分析89-934.3.1独立学院的“公共利益”89-914.3.2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91-934.4公共治理环境的分析93-954.4.1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93-944.4.2我国教育体制改革94-954.5公共治理系统的AGIL模型95-984.5.1治理系统的适应功能95-964.5.2治理系统的目标达成功能96-974.5.3治理系统的整合功能97-984.5.4治理系统的模式维持功能984.6英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治理98-100第五章适应:合作与互动的机制100-1155.1公私部分的伙伴关系100-1035.1.1关于PPP定义100-1015.1.2关于PPP的主要观点101-1025.1.3公私合作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102-1035.2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103-1075.2.1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103-1045.2.2独立学院是公私合作的办学模式104-1075.3补偿性反馈机制107-1105.3.1“补偿性回馈”问题107-1095.3.2偿性反馈机制的作用109-1105.4改进策略110-1155.4.1高等教育产品的私人自愿供给分析110-1135.4.2公共治理的政策工具组合113-115第六章目标达成:质量评估机制115-1386.1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特性115-1196.1.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多样性1156.1.2知识组织的绩效特性:难以精确评价115-1176.1.3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观:顾客满足117-1196.2影响独立学院质量的因素分析119-1226.2.1输入型功能因素120-1216.2.2过程性结构因素121-1226.2.3制度管理层面因素1226.2.4价值文化层面因素1226.3独立学院质量保障制度的功能结构分析122-1266.3.1维模功能:人才培养目标123-1246.3.2整合功能:内部质量督导制度124-1256.3.3目标达成功能:专业课程体系125-1266.3.4适应功能:办学定位1266.4质量评估机制126-1386.4.1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发展127-1296.4.2作为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的教育评估129-1306.4.3关于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相关性检验130-1366.4.4英国现行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136-138第七章整合:法人治理机制138-1567.1理事会治理138-1457.1.1法人制度138-1407.1.2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制度140-1427.1.3非营利组织治理142-1457.2独立学院理事会治理145-1477.2.1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145-1467.2.2理事会治理制度146-1477.2.3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现状1477.3健全独立学院理事会治理147-1527.3.1制度147-1487.3.2健全理事会功能148-1517.3.3社会责任意识1517.3.4信息表露制151-1527.4英国大学的内部治理152-1567.4.1大学的治理结构152-1537.4.2内部分权分级负责制1537.4.3大学人才资源管理的统筹与分工153-156第八章模式维持:发展学术的机制156-1718.1关于大学发展观156-1608.1.1大学发展观是一种理想156-1578.1.2大学发展观是一个体系157-1588.1.3大学发展观体现为具体目标和行动战略158-1598.1.4大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学术至上精神159-1608.2独立学院治学结构的AGIL分析160-1698.2.1专业发展机制160-1638.2.2课程发展机制163-1648.2.3学科发展机制164-1688.2.4学术评价机制168-1698.3科学发展与大学发展观169-1718.3.1关于科学发展观169-1708.3.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发展观170-171总结与展望171-172参考文献172-184致谢18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