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探究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思索和探究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7191 浏览:730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分析堪称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费力多而成效低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是教学中没有真正地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要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让学生能真正地阅读、思索和探究,使学生逐步增强阅读赏析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主体 文本对话 生活化阅读 教学
1672-1578(2013)07-0079-01
《语文课程标准》有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阅读要以学生的读为本,要珍视学生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能真正地阅读、思索和探究。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由于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和个体身心走向成熟,因此他们力求成为生活中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当今世界处于信息时代,“我教你学”的旧教学模式必将淘汰,教师应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1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反思现在不少的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痴心不改”、“急功近利”和“华而不实”。
所谓“痴心不改”是老问题,即“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少语文上教师总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其实,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阅读潜能。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我们就没有必要喋喋不休了。
 中国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所谓“急功近利”是指目前把阅读教学简单地当成阅读训练,各式各样的阅读习题集或导学案塞满课堂,朗朗的书声难得听到,更多的是繁琐的分析和训练。
所谓“华而不实”是阅读教学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现在许多课上得很花哨,学生得到的实惠少: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模式等比比皆是。应该承认,许多课上得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有脱胎换骨之感。课堂上合作探究的气氛浓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活跃了……但冷静思考,又觉着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理念并没真正地体现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试想:一堂语文课,如果离开了文本特色而游离,没有了语文课的有声有色、诗情画意,那么还姓什么“语”名什么“文”呢?
曾在一节市级观摩课上,听《香菱学诗》一文的教学。教学中,教师问学生:香菱是怎样学诗的呢?不少学生回答了“痴学”、“乐学”、“善学”等。应该说学生的这些感悟都是合适的,但教师原先设计的“苦学”学生并没有答出来,于是乎老师不罢休,仍让学生不停地探究寻找。其实,“痴学”、“乐学”、“苦学”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这就要求阅读回归真实的阅读,即教师应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有时间思考,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实现生活化阅读的目标。
2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方面
第一,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大力提倡主观式阅读,主张要学生直面作品,用自己的眼睛去触及作品,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摩作品。”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自己,读出富有个性的新颖见解,这是笔者阅读教学深切的体验!
第二,“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笔者阅读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
再则“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新课标中阅读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在与课本广泛的、直接的、反复的对话中才能真切地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否则阅读教学只能是空谈!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在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感受和理解可能是很小的一点,但作为教师应当看到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是可贵的。教师绝不能随便怀疑和否定了学生的理解。
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思想很值得推崇。他课堂上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和学生商量,和学生平等对话。他从来不作“这个对,那个错”的表态,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把自己的意见谈出来,和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能真正地阅读、思索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变得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这正是我们的根本愿望。
只要我们转变文本教学的观念再给力一些,只要我们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思索和探究,有朝一日,我们的语文花苑将盛开诱人的奇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