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中音乐教学中“放”与“收”小结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7125 浏览:236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放”是相信学生,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开”“放”自如。
【关键词】放,收,自由发展,释放情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调控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课堂中只有“放”才能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放”是相信学生,是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的确,学生只有在无任何心理负担、思维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大胆地提出问题,但“放”并不等于放任。如果一堂课只有“放”,没有“收”,那么“放”是盲目的,浅层次的,是表面的。因此,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收”。“放”是手段,“收”才是目的,是知识的升华,创新意识的深化。下面我就谈谈我在音乐课上的“放”与“收”。
“放”就是让学生自主、自由,自在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加开放性和选择性,少一点预设,多一点生成;少一点刻板,多一点自山。

1.放手让学生学

首先,给足演唱感受的时间。传统的音乐教学一味追求“模式教学”,学生缺少自己充分的感悟、吸收、内化的时间,假如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全部时间教授,一点也不给学生留下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怎么能获得发展,享受成功呢?因此,音乐课要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学。如:在
《快乐的节日》中有这样一句:6 6 13 6 5 5 2 3 1-
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
学生按照朗读习惯把6 6 1 唱成 6 6 1 ,我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6 6 1 与 6 6 1的不同之处,接着自己思考,试着唱,然后集体交流,发表看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世”字唱一拍,“界上”两个字唱一拍。又如,当教“三连音”这种音乐知识时,先让学生从歌曲中找出新知识——三连音。根据已学知识和己给的小节4/4 2 .1 6 5 6 5- 说出:4/4表示每小节有四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2. 1 是一拍, 5- 是二拍,从而判断出这儿的三连音 6 5 6 唱一拍,再把三连音的节奏 X X X 与 X X X 、 X X X 进行比较,明确了三连音唱一拍,三个音的时值要相等。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体验成功,可以让他们从自学中得到快乐,树立“我能行”的信念。

2.放手让学生说

当今的教育不是提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吗?学生在课堂上要能够大胆发言,释放自己的情感。音乐本身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教师要允许学生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如:在欣赏《老虎磨牙》时,当听到鼓锤在鼓上刮奏的声音时,有的说是老虎肚子饿得咕咕叫;有的说老虎牙齿磨得咯咯响;还有的说老虎的眼睛在咕辘辘转,想打小动物们的主意……恰似“百花齐放”,自然没有了我“标准答案”的容身之处,不过我很开心,因为他们都在用心感受,用心想象。再如,我向学生介绍民族打击乐器时,当他们听到云锣演奏的一段乐曲时,有的说好像是到了很美的梦境里:有的又说来到了小桥流水的江南;有的说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是孙悟空打妖精时的场面……这时同学们在教室里议论开了,大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正说明了他们有着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放手让学生演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音乐课必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要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等。例如:在教学生唱《小青蛙》这首歌曲时,当学生能正确地演唱,并能准确地感受和表达出小青蛙找家时焦急害怕和找到家时幸福甜美的情绪时,我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身体创设一个小青蛙找家的场景,经过讨论后,有的小组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小树林:有的小组扮演成小山洞;有的扮演成小池塘:还有的扮演成小桥,以及正在唱着焦急的歌儿四处找家的小青蛙:同时还邀请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又如:教唱会《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时,给全班同学看一段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录象带,让孩子们了解蒙古族放牧的情景,再分组讨论,怎样用身体表演牧民骑马的动作,扬鞭的动作,巡逻的动作等,课堂上马上活跃起来,有的把手高高举过头顶,伸出两个手指做骑马扬鞭的动作;有的双手握空拳,放在眼睛上做巡逻的动作;还有的把自己的小板凳当马骑着往前走,嘴里还“驾、驾、驾”地喊着,那种场面可真热闹。孩子们个性和创造思维就在这样一个自主、开放、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教师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这种调整可以理解为“收”,“收”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这种“收”可以体现在或引导、或激励、或评价过程之中。

3.1 适时反馈。

课堂上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随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机动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活动。当学生初学一首歌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演出,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随机应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碰到思维障碍,有畏难、退缩情绪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架桥铺路。

3.2 及时引导。

课堂教学中“放”得开,必然会出现许多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抓住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新课程渴望的精彩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很可能,经过引导学生仍回答不出来,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一分钟,都是有效的,如:学生掌握了所学歌曲后,我便引导学生为这首歌曲写一段歌词,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有的在原歌词上进行改进,有的根据本课的歌曲内容进行扩展,还有的同学写出与本首歌曲内容不同的歌词,都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有滋有味地进行创编练习,接着,老师为他们伴奏,让他们分别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学生们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与自豪!有的学生还根据歌词的内容做起了舞蹈动作,尝到了表演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的快乐。

3.3 准确评价。

教师(或同学)对学生行为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课堂上,我提出的竞赛要求包括几个方面:饰物、音响、编词、歌舞、表演。并相应地设立了最佳饰物奖、最佳节奏音响奖、最佳歌舞奖、最佳表演奖,我还设立了“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个人奖,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提出新的努力目标。让学生从不同方而对表演进行评价,既鼓励了学生的表演,也让学生明确了提高表演水平的要求和技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评论。
在教学中“放开”不易,而“收好”更难。“放开”与“收好”同教师的学识、教学艺术、教学经验及教学机智紧密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灵,善于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随机变通,那么就能在教学中“放”得开,“收”得拢,“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开”“放”自如。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