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探必修1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方式探讨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7088 浏览:220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探究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模式,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紧密地联系社会、联系实际;合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化学课程标准
1002-7661(2013)33-141-01
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必修1模块中,关于元素化合物性质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可做的实验多、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实用性强、容易理解、难于记忆。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掌握化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乃至关系到今后高中化学的学习。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究竟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很值得探讨。

一、元素化合物课要充分利用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一些具体物质的知识。众多的元素,大量的化合物,如果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就会使学生感到这是一堆难以识记的、繁杂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物质结构理论贯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来阐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发生变化的规律,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理论贯穿的、互相联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系的体系,通过理解和推导,让学生自觉地去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另外,在教学中,除了重视运用基础理论的贯穿,使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体系外,还要注意揭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总结归纳。
一般来说,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主要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法和用途等的描述,而物质的存在、制法和用途都决定于它的性质。在教学中要抓准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善于“搭桥”,组织学生逐步主动解决问题。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起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要学好繁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引起学生求知欲的思考对象。而化学实验能有效地使学生感知物质变化前后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对实验事实的思考,还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还可以锻炼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通过一些探究实验和设计实验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学好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探究性试验,在探究性试验的选取上要注意到:选择易于操作的现象明显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对于实验操作难度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进行。还有一些实验要求高且现象不明显,学校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者播放实验实况的视频。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媒体,不局限于传统的老师做学生看的模式。

三、元素化合物课要尽可能紧密地联系社会、联系实际。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方面要注意选择典型事例,给学生做“钩连”示范,即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生活或生产实际挂上钩,把其间的关连揭示出来,从观点、方法方面启迪学生,使他们能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好、学活有关的知识,逐步做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元素化合物课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工具

新课改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师应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工具,来实施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多媒体进入课堂的初期教师在使用时出现过很多误区,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到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合理有效的使用。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将传统教学工具实施起来困难较大、费时费力或无法实现的教学内容很好的呈现在课堂上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和工具,充分调动一切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为主线,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有创造性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