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探究性有效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5134 浏览:1106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性学习日益受到关注。《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已明确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以提倡。“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这里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师的指导策略”,以便提高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探究的一般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地程序”,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较好效果关键是在课堂教学,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程序,形成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结构模式就成了重点。于是笔者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进行了分层探究的尝试,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水平把学生分成A(高)、B(中)、C(低)三个不同的层次,提出相应的探究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的结构模式:
分层置疑——分层探疑——纳入系统——分层变练——分层回授
(1)分层置疑——提出问题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给出要探究的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发现问题。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观察、分析,产生探究问题的。
(2)分层探疑——分析问题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探疑是这一模式的中心环节,探疑就是由疑难或不确定的情境到确定的情境之间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学生的质疑、教师的点疑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分层指导,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
(3)纳入系统——提炼总结
通过探究,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结论,引导学生揭示规律的实质,将所探究出的部分知识纳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形成网络,转化为一种体系,使所有学生从原有感性认识基础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
(4)分层变练——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深化所探究出的结论或技能,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以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变练,使所有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理性上升到感性,培养学生逐步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层回授——巩固深化
教师在所有学生理解并掌握一般性结论的基础上,要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回授调节,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编拟目标测试题,分为必做部分(A、B、C层均做),选做部分(A、B层),提高部分(C层)。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各个层次学生的潜能,启发他们多思、多问、多解,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
精“抛锚”,创设“小科研”环境——精心设疑
探究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探究环境,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又要考虑到问题难易的层次。这种问题探究环境不是简单地呈现一个或多个已被教师加工、抽象好的数学问题或数学难题,而是要提供与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设计必要的活动场景,形成良好的“问题探究场”,也就是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精心抛下可以依托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锚”。这种“锚”可以是一段数学资料、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一组活动素材等,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只要是细心挖掘,精心设计,就能抛下各种各样的“锚”,创设适于学生探究的“小科研”环境。例如:
《解析几何》抛物线部分有一道题:一条桥拱的顶部是抛物线拱形,拱高是1.1米,跨度是

2.2米,求拱形的抛物线方程。教学中稍加改造,可以形成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如:

(1)一辆货车要通过跨度为8米,拱高为4米的单行抛物线型隧道,为保证安全,车顶离隧道顶部至少要有0.5米的距离,若货车宽为2米,则货车的限高应为多少?
(2)将(1)中单行道改为双行道,货车的限高应是多少?
(3)将(1)、(2)中的抛物线拱改为圆拱,又将如何?
(4)若隧道截面面积可用公式计算,分别开凿满足问题(1)、(3)等条件的公路隧道,哪一种拱线的土方工程量小?
(5)请你设计一条抛物线拱,它满足双行条件,且开凿的土方量最小。
这样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不仅提高了做数学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善于设计这样的“锚”,可使普通的数学课堂成为良好的探究场所。
巧“搭桥”,铺平探究性通道——适当点拨
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不同于课外的自由探究有着充分的时间保证,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针对探究任务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巧妙搭建“桥梁”,适当点拨,这是体现教师指导意识和水平的主要环节。巧“搭桥”并无一般可源于:论文范例www.618jyw.com
以参照的模式,不是靠预先的设计与安排,而是靠对现场情境的观察与感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当场的探究能力总有一定的“阀限”,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如果学生接受的认知任务超过了这个区域,可能就会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作为巧“搭桥”的一种标志,使“通道”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应该作为探究教学指导的一个目标追求。
防“滑过”,突出探究过程——耐心等待
教师设计了合适的探究问题,但因教学进度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活动空间,制约了其思维有效地深入地展开,使学生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流失,一滑而过。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将“做数学”摆在突出的位置,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产生体验。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如何指导更有效,并没有一定的“套路”,本文仅是笔者对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感悟和体会,相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一定会迎来探究性学习的春天!
【参考文献】
张健.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学研究,2008,2:7.
高文.现代教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424-425.
[3]宁连华.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中国教育学刊[J],2006(9):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37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