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孝德教育历史与变革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7824 浏览:314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所说的孝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影响、使其形成孝德的实践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在学校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包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孝德教育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包含着孝德教育的因素,为后代|教育论文网|的孝德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到了西周时期,孝德教育得以产生。这是由当时“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诸学派的争鸣与交流中,孝德教育的理论创造在这一时期基本完成,奠定了中国古代孝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保障下,汉代充分利用比较完备的先秦孝德教育理论,全面展开孝德教育的实践。“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是汉代孝德教育实践化的内在基础,“移孝作忠”则是汉代孝德教育的深层目标。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孝德教育均呈现出“非化”的特点,但原因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决定:孝德对于统治阶级仍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当时的门阀士族要求加强孝德教育;在汉代几百年的孝德教育过程中,孝德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不易动摇。隋唐时期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统治者相对来说不太重视孝德。宋元明清时期,孝德教育通俗化和大众化,孝德教育形式极大丰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与此同时,孝德教育也因其虚伪性和封建性而逐步僵化。宋元明清时期孝德教育的通俗化和大众化,是由历史基础、经济发展和文人阶层的壮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在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践中,孝德教育一直占据着核心和首要地位。这主要是由孝德的内在价值决定的。首先,孝德具有“孝为德之本”的价值;其次,孝德具有“孝治天下”的政治价值;再次,孝德具有“老有所养”的保障价值。以现代的眼光来分析,古代孝德教育具有双重性质。从教育实质来看,古代孝德教育同时具有教育性和|教育论文网|性;从教育内容来看,古代孝德教育同时具有人民性和封建性;从教育的方式方法来看,古代孝德教育同时具有科学性和禁锢性。时至本日|教育教学论文|,孝德教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合当代的社会现实,孝德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德育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养老意义。同时,孝德教育还有助于建立公正公道的现代亲子关系,能够促进代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当代的孝德教育不仅面临着众多不利的影响因素,而且已经处于现实困境之中。其中,不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弱化了孝德存在的现实基础;西方文化的冲击动摇了中国人对孝德的信任和支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现代孝德教育也形成冲击。现实困境则主要体现为:当代人孝德情感的缺失;崇老文化、社会舆论及相关社会规范等孝德的外在保障弱化;孝德与创新、独立等时代精神之间存在一定矛盾;“421家庭”的增多将使独生子女尽孝困难。要应对不利因素,摆脱现实困境,充分发挥积极价值,当代孝德教育必须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变革。孝德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变革,既是对传统孝德教育的辨证否定,又需要鉴戒西方代际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同时,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幸福,应该成为当代孝德教育最主要的价值追求。从内容上看,当代孝德教育应以新型孝德为教育内容,其中,激发孝德情感和提高孝德判定力是核心。当代新型孝德的核心内涵包括:爱敬父母、赡养父母和感念亲恩,它根源于人们对父母返本报恩的心理意识,体现着子女爱敬父母的道德感情,要求子女履行赡养照顾父母的道德责任。新型孝德的条件|教育论文网|是以情感为纽带,以感恩等现代公民意识为依托,亲子双方人格和地位上处于同等地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代人的尽孝理念亦发生变革,日益趋向于灵活与人性化。为了充分尊重子辈的自由和权利,当代孝德教育应当鼓励简化、自由化与多样化的行孝方式。【关键词】:孝德孝德教育儒家变革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6英文摘要6-11引言11-15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12二、主要概念的界定12-15第一章孝德教育的历史进程15-48一、西周时期——孝德教育的产生15-20(一)孝德的源起15-16(二)孝德教育的源起16-17(三)孝德教育的产生17-18(四)家国一体——孝德教育产生的社会基础18-20二、春秋战国——孝德教育的理论化20-25(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儒家的孝德教育思想20-23(二)“任力不任德”、“贵法不贵义”——法家的孝德教育思想23-24(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道家的孝德教育思想24(四)“孝,利亲也”——墨家的功利主义孝德教育思想24-25三、两汉时期——孝德教育的实践化25-32(一)汉代孝德教育实践化的历史背景26-27(二)汉代孝德教育的基本途径27-29(三)“移孝作忠”——汉代孝德教育浓厚的政治性和色彩29-30(四)纲常化与神秘化倾向在汉代孝德教育中初步显现30-32(五)孝德教育的基本模式在汉代得以确定32四、魏晋至隋唐——孝德教育的非化32-37(一)孝德教育非化的主要表现33-34(二)孝德教育非化的原因分析34-36(三)魏晋玄学对孝德自然本性的夸大|教学论文网|36-37五、宋元明清——孝德教育的通俗化和大众化37-48(一)孝德教育内容通俗化37-38(二)孝德教育对象大众化38-39(三)孝德教育形式极大丰富39-40(四)愚孝行为大量出现——孝德教育走向僵化40-41(五)孝德教育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缘由探析41-48第二章孝德教育的历史反思与现实困境48-70一、孝德教育的历史反思48-53(一)孝德教育在古代教育中的核心与首要地位48-50(二)孝德教育在历史上曾发挥的作用50-51(三)古代孝德教育的双重性质及其批判继续51-53二、孝德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价值53-59(一)孝德教育的德育意义54-55(二)孝德教育的养老意义55-56(三)孝德教育有助于建立公正公道的现代亲子关系56-58(四)孝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58-59三、当代进行孝德教育的影响因素59-65(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弱化了孝德存在的现实基础59-61(二)西方文化的冲击动摇了中国人对孝德的信任和支持61-64(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现代孝德教育有一定冲击64-65四、孝德教育的现实困境65-70(一)当代人孝德情感的缺失65-66(二)崇老文化、社会舆论及相关社会规范等孝德的外在保障弱化66-67(三)孝德与创新、独立等时代精神之间存在一定矛盾67-68(四)“421家庭”的增多将使独生子女尽孝困难68-70第三章孝德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变革70-93一、孝德教育当代变革之理论条件|教育论文网|和基础70-78(一)孝德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变革是对传统孝德教育的辨证否定70-73(二)孝德教育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变革应鉴戒西方代际文化的某些要素73-75(三)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幸福——孝德教育当代变革的价值取向分析75-78二、孝德教育内容之当代变革78-86(一)当代新型孝德的内涵和基本内容78-82(二)尽孝理念及行孝方式确当|教学论文范文|代变革82-85(三)激发孝德情感和提高孝德判定力是当代孝德教育的主要目标85-86三、典型实践问题解析86-93(一)孝德教育从何时开始?87(二)“知孝”必能“行孝”吗?87-89(三)棍棒底下出孝子?89-90(四)“养儿防老”的观念在孝德教育中是否可取?90-91(五)“无德”(包括不慈)父母是否该孝?91-93结论93-94参考文献94-96后记96-97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