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报纸大众化——关于我国20余年报业革新思索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30168 浏览:1355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报纸大众化是新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本文对此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分别论述报纸大众化的基本含义,报纸大众化的过程,大众化与报纸社会角色的调整,大众化与报纸影响机制的转变,以及大众化报纸的新闻风格。文章对报纸大众化总体上持肯定态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力求给予中肯的批判。目前人们对什么是报纸大众化这样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熟悉。历史上不同的人对大众化做不同理解,并创办了不同的大众化报纸。大众化一词本来就比较抽象,复杂的历史渊源让它更加模糊难辨。为了澄清概念,本文从梳理历史上林林种种的报纸大众化开始。文章以为|教育论文网|,我国历史上大致有三种类型的报纸大众化:1.以教化大众为目的的报纸大众化。发动这类大众化的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五四”精英。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大力创办口语文报刊,这样有利于报纸走近普通民众,办报的宗旨一律表现为“醒民”。2.旨在组织动员大众的报纸大众化。这类大众化在1930年前后由左翼文化团体发起,对它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大众化观,并成为长期指导我们党的新闻宣传乃至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思想。这类大众化夸大|教学论文网|大众的阶级属性,夸大|教学论文网|大众化的政治目的,除了宣传动员群众,还要组织群众介入革命实践。3.夸大|教学论文网|服务大众的报纸大众化。这样的报纸都是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类报纸,以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为基本职能。属于这一类的有西方的廉价报纸,我国历史上的《申报》、《新闻报》等贸易|教育教学论文|类报刊。新时期我国报纸的大众化在改造既有报业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它是从第二类大众化向第三类的过渡。文章把报纸大众化看作一整套新闻理念。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文章以为|教育论文网|本文所重点讨论的大众化,即前文提到的第三类大众化主要体现为三条办报原则:报纸面向社会大众;走向市场;是“新闻纸”而非“观点纸”。在这三条中,贸易|教育教学论文|原则是核心原则,另外两条都可以从它那里得到解释。当报纸作为商品而存在时,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报纸必然向社会大众扩张。但这种扩张又是有限度的,在无利可图的地方是见不到大众化报纸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大众化报纸只在城镇发展,为什么农民报日益衰落。另外,当报纸作为商品而存在时,报纸和读者是同等的市场主体,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新闻信息服务,而不是提供政治观点和重要指示。作为新闻理念,大众化不仅催生大众化报纸,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既有的非大众化报纸,为非大众化报纸所鉴戒。比如《人民日报》虽不是大众化报纸,但它鉴戒了大众化的新闻理念。新时期我国报纸的大众化是在改造既有的报业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体现为新型报纸的诞生和对既有报纸的改造。在新型报纸的诞生方面它包括晚报的复兴、“周末版现象”、都市报的繁荣、报业市场的细分;在对既有报纸的改造方面它包括农民报的衰落、行业报的“关停并转”以及党报的改革。这种两线作战和逐步推进的方式增加了人们辨别什么是大众化报纸,什么不是大众化报纸的难度。大体上讲,新生的全面面向市场的报纸多为大众化报纸,改造中的报纸即使不是大众化报纸,也不同程度具有了大众化属性。文章以报业结构的演变为线索,论述了我国报纸大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初延续至今。大众化按自己的逻辑确定报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我国报纸经历了从“准行政机构”到“商品”的角色调整。报纸的基本职能从“指导工作教育群众”转变为消除不确定性,促进社会和谐。过去,报纸天天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意图,指导读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如今,报纸主要通过提供有用的新闻信息,为读者的自主行动提供环境监测。当报纸作为“准行政机构”而存在时,报纸是没有任何私利的。报纸一旦成为商品,就有了私利,但报纸在人们的心目中同时又是社会公器。在为私和为公方面,大众化报纸存在角色冲突。报纸可能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和扩大发行量而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或隐私的新闻,违反|英语教学论文|社会公德的低级趣味新闻,轻易引发社会动荡的假新闻。这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靠政府监管、行业监视和报纸自律来防范和杜绝。在我国现阶段,“损私肥公”的事情也是特别需要关注的。这是一个比较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由于产权不清楚,有关部分可以各种“促进公益”的名义,支配报社的资产,干涉报社的经营。组建报业团体中的“杀富济贫”就是一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解决报纸这方面的角色冲突有一定鉴戒意义。大众化促成报纸社会角色的调整,相应地它还引发报纸影响社会、实现社会角色的方式方法的变化。过去,报纸的新闻宣传突出地体现为“宣传鼓动和组织行动的连动”。报纸和行政权力存在密切的联系,以获得行政权力的支持为实现宣传效果的重要条件,以赢得行政权威的肯定为检验宣传效果的重要标准。报纸的宣传有鲜明的功利性,报纸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式的,而是要化为人民群众的直接行动。如今,大众化报纸主要靠“有机的报纸运动”(马克思)呈现历史的真实。在报纸的有机运动中【关键词】:新闻学报纸大众化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7英文摘要7-10导论10-16第一章什么是报纸大众化16-35第一节讨论的逻辑起点16-20第二节报纸大众化的基本含义20-25第三节新时期我国报纸大众化的比较特色25-31第四节一个有待澄清的熟悉31-35第二章新时期我国报纸大众化的过程35-53第一节从晚报的复兴到都市报的繁荣35-38第二节“后都市报时代”与媒介市场的细分38-41第三节农民报的衰落与行业报的“关停并转”41-46第四节大众化的“边沿突破”与党报的未来46-53第三章报纸社会角色的调整53-70第一节作为“准行政机构”的报纸53-56第二节大众化报纸的角色选择56-59第三节大众化报纸的角色扮演59-63第四节大众化报纸的角色冲突63-70第四章报纸影响机制的转变70-84第一节传统影响机制的形成70-73第二节典型宣传对传统影响机制的实现73-77第三节大众化报纸的影响机制77-80第四节大众化报纸影响机制的矫正80-84第五章人本化的新闻风格84-107第一节人本化的内涵84-89第二节新闻人本化的表现形态89-95第三节新闻人本化悖论95-107结束语并没有结束的大众化107-111参考文献111-117后记117-1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