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解中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作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7192 浏览:222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由于哲学、语言学等学科研究中只将隐喻看作是暗喻,把其当作修辞手段,致使20世纪80年代,很多研究者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对其进行夸大|教学论文网|和研究,不同分支的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都对隐喻研究有所关注。认知心理学研究隐喻侧重点为隐喻句理解的心理加工机制,对概念隐喻理解时的美感体验与认知的关系研究未充分关注;可是部分关于隐喻句理解的脑区活动特点的研究显示了隐喻句理解可能激活与情绪反应有关的脑区活动,能否激活与情绪反应有关的脑区活动主要跟隐喻句的新奇性、形象性等因素有关,而新奇性、形象性等又是美学研究者所夸大|教学论文网|的能否引起美感体验的重要因素,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为隐喻句理解中有美感体验提供了一定的证据。随着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学习既是“高度概括的规律性命题体系的建立”,也需要“高质量大跨度迁移”,需要将本质与现象对应,由此对隐喻认知的研究日益重视。有研究者提到了隐喻认知中的美感体验作用问题,但美感体验与认知的深层关系还需进一步实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心理学有关积极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问题研究日渐升温,我国心理学界在那时与西方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幸福观、流畅感等积极情感对认知的作用研究不同的地方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研究者关注到了美感与认知的关系问题,心理学家刘兆吉提出了“美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念,美育问题正式进入了心理学领域。在美育心理学研究中,美感体验是美育的特色,美感体验力的培养方法及以感情激发为核心的情感与认知的关系问题是美育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围绕美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结合当前教育实践中倡导的学科整合应在概念层面上进行的理念,本项研究选取科学概念理解作为视角,以概念隐喻理解为引导策略,假设在概念隐喻理解过程中,学生会有美感体验,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有促进作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其理论价值体现在可为美育心理学核心问题的深入解决提供研究模式和参考结论;二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可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等领域,为审美化教学实施等提供理论依据。主体将目标域概念A的本质蕴涵在形象生动的源域概念A'中,通过A'以熟悉A本质特征的这样一种认知方式,就是概念隐喻认知。概念隐喻认知与一般认知最大的不同在于概念隐喻(捉住事物本质特征的隐喻,是隐喻的一种)是有美感体验的认知活动。本项研究中“美感体验”是指主体在对认知对象进行有意味的形式认知中表现出的敏感、细致、好奇,进取、愉悦的心理状态。整篇文章写作分了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上编(第1章-第7章)包括文献综述、问题提出,并对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两个概念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获得了有关这两个概念的内涵、结构和测查工具,做了美感体验和概念隐喻之间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研究的发展。中编(第8章-第13章)为实证研究设计及被试选择、实验材料搜集和丈量|教学论文网|工具的研究。在上编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所提问题研究及实在证和量化难点进行了确认。已有研究中对美感体验的测查采用美感词词表或者是等级评定的方法,本项研究既采用美感词词表(可测审美风格、审美中的情绪、审美丰富性),也采用愉悦情绪自我报告的5级评定量表,还使用了《自编科学概念学习过程中的美感体验问卷》(该问卷是在附录2《自编美感体验问卷》中,抽取包含了美感体验8因素的有关科学美感体验的16个项目,结合本项研究所要考察的3个概念,将抽取的这16个项目句进行了修改后形成的问卷,见155-156页)下编(第14章-第-15章)针对儿童在概念隐喻理解过程中能否产生美感体验,美感体验是否有助于对抽象概念本质进行理解这一问题解决提出了四个假设,设计了两项实验。所有研究采用的科学概念分别是“力”、“极限”和“节奏”。整个研究对有关假设进行了验证,涉及6个研究:(1)儿童“力”、“极限”、“节奏”3个概念自然状态下的发展研究——为选择研究对象为11-14岁儿童提供依据,为实验研究的结论获得提供参照系(2)11-14岁儿童有关“力”、“极限”、“节奏”3个概念的前概念研究(3)有关“力”、“极限”、“节奏”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句语料收集及11-14岁儿童对概念隐喻句的心理维度研究(4)美感体验测查工具之一——有关“力”、“极限”、“节奏”概念的美感词词表的编制(5)实验1:概念隐喻句理解过程中,美感体验在11-14岁儿童前概念转换过程中的作用(6)实验2:概念隐喻理解(概念隐喻句理解,概念图理解、原型理解)过程中,11-14岁儿童的美感体验在科学概念理解中的作用研究所得总结论如下:●概念隐喻理解与美感体验有明显的正相关;●与控制组相比,概念隐喻理解对科学概念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概念隐喻理解成绩与美感体验程度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有交互作用。美感体验在隐喻理解和科学概念理解之间起明显的作用。●美感体验对认知有明显增力性。各项研究主要分结论如下:●概念隐喻句理解中,愉悦感以及审美中的情绪对学生前概念转换存在交互作用,但儿童先前对概念非正式的知识的作用更明显。●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年龄主效应明显。儿童在教学引导后的前概念转换、儿童对科学概念下定义的精准性及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成绩均具有猜测作用,相比之下,前概念转换、儿童对科学概念下定义的精准性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成绩的猜测作用更明显。●概念隐喻理解、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有交互作用。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愉悦感越强烈,科学概念理解的成绩越好;在审美丰富性方面,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审美丰富性(均匀每个概念能用3-6个美感词里表述)才对儿童科学概念的理解起促进作用。教学引导策略与审美丰富性的交互作用具体体现为:就每个概念而言,被试均匀能用2-4个美感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时,教学引导策略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成绩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概念隐喻句教学引导效果最好,原型启发教学引导次之,概念图解再次之。只有在概念图解教学引导下,审美风格不同,儿童科学概念理解成绩有明显差异。在概念图解引导下,鼓励和启发被试体验优美,这样有助于促进其科学概念理解水平,而其余两种教学引导策略下,审美风格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差异不明显。这两项实验证实了美感体验在概念隐喻理解和科学概念理解之间的作用,探索了美感体验、前概念、认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关系模型。本项研究的价值表现在对隐喻和概念隐喻进行区分有助于我们对隐喻作用的深入熟悉,对概念隐喻的结构探讨,可为概念隐喻认知的量化研究提供参考指标;对美感体验进行理论探讨,可为审美心理学、美学中有关“审美认知”的理论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积极心理学对美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参考作用;本项研究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解中,主体的美感体验与认知因素对科学概念理解有交互作用,探索了美感体验、前概念、认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建立了关系模型,有利于科学美研究的深化。本项研究的创新点表现在:首次对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两个概念进行结构因素分析;澄清了概念隐喻和隐喻的区别,美感体验和美感的区别,对概念隐喻的作用加以深入熟悉,证实了概念隐喻认知能使主体产生美感体验并促进其理解概念本质,概念隐喻引导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理解美感体验科学概念理解
【论文提纲】:题解及文中术语解释9-10中文摘要10-13ABSTRACT13-181问题提出18-231.1概念隐喻伴随的美感体验未受到充分关注18-191.2积极心理学关于美感体验的熟悉模糊191.3美育心理学有关美感体验与认知方式的关系的深层研究不足19-211.4美感体验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问题21-232文献综述23-452.1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的隐喻研究23-292.1.1隐喻和概念隐喻定义24-262.1.2隐喻分类标准26-282.1.3隐喻作用28-292.2儿童科学概念隐喻理解研究29-332.2.1科学概念隐喻表征研究29-312.2.2借助隐喻理解学习概念的理论31-332.3美感体验与科学概念隐喻理解33-452.3.1美感体验定义33-392.3.2隐喻理解中有美感体验的脑神经机制研究39-432.3.3美感体验在儿童科学概念隐喻理解中的作用研究43-453本项研究的基本构成45-483.1基本问题45-463.2基本假设463.3基本版块463.4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46-484价值与创新48-514.1理论价值48-494.1.1有利于对隐喻认知作用的深入熟悉484.1.2有利于心理学对积极情感中美感研究的进一步展开484.1.3有利于科学美研究的深化48-494.1.4为审美理性和感性关系问题的争论解决提供参考494.2实践价值49-504.3创新点50-515“概念隐喻”结构探讨51-605.1概念隐喻结构因素的理论51-525.2预备性研究52-535.2.1访谈525.2.2初测项目的形成525.2.3预试及其结果分析52-535.3概念隐喻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53-555.3.1被试535.3.2结果53-555.4概念隐喻结构模型的验证55-575.4.1被试55-565.4.2结果56-575.4.3概念隐喻问卷的信度和效度575.5概念隐喻结构及释义57-585.6讨论58-595.7结论59-606.“美感体验”结构因素分析60-706.1美感体验内涵606.2美感体验结构预备性研究60-646.2.1访谈和开放式问卷60-626.2.2初测项目的形成62-636.2.3评定、修改初始问卷63-646.3美感体验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64-666.3.1被试646.3.2结果64-666.4美感体验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66-686.4.1被试666.4.2结果66-676.4.3美感体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67-686.5美感体验内隐结构因素686.6讨论68-696.7结论69-707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的相关性研究70-757.1研究目的与方法707.2结果70-727.2.1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各因子之间相关性707.2.2回归分析及概念隐喻各因子与美感体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模型70-727.3讨论72-758概念隐喻理解中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实证设计75-848.1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相关理论及研究步骤75-768.2实验假设及变量关系的理论解释76-778.3被试选择(参见研究9)778.4实验材料选择77-808.4.1作为实验材料的3个概念77-798.4.2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前概念句(参见研究10)79-808.4.3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材料(参见研究11)808.5自变量、变量、因变量的测查80-838.5.1自变量—概念隐喻理解测查808.5.2变量—美感体验的测查80-818.5.3因变量—科学概念理解的测查81-838.6实验检测设计83-848.6.1实验1检测设计838.6.2实验2检测设计83-849自然状态下儿童3个概念理解水平发展研究84-929.1研究目的849.2研究对象849.3试卷编制849.4评分标准849.5试卷评阅与统计84-859.6结果与分析85-899.6.1自然状态下儿童有关3个概念理解的总体发展趋势85-869.6.2自然状态下儿童有关3个概念的发展情况差异86-899.7讨论89-919.8结论91-9210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前概念92-9810.1目的9210.2研究方法9210.3调查92-9810.3.1被试构成92-9310.3.2试卷编制(同研究9)9310.3.3有关3个概念的前概念分析93-9710.3.4讨论9710.3.5结论97-9811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材料收集与内容分析98-10411.1方法9811.2被试9811.3概念隐喻句筛选98-10011.3.1“力”概念隐喻句筛选98-9911.3.2“极限”概念隐喻句筛选9911.3.3“节奏”概念隐喻句筛选9911.3.4概念隐喻句汇总99-10011.4儿童对所搜集的概念隐喻句的心理维度研究100-10411.4.1目的10011.4.2被试10011.4.3问卷100-10111.4.4结果与分析101-10311.4.5讨论10311.4.6结论103-10412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美感词词表建构104-11112.1美感词获得途径104-10612.1.1参见已有研究10412.1.2查阅四大审美范畴词汇104-10512.1.3参见《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10512.1.4参见形式美法则105-10612.1.5参见科学美感词10612.2美感词表初步构成106-10712.3美感词词表修订107-10812.4有关3个概念的概念隐喻句引起的美感词词频统计108-10912.4.1被试10812.4.2指导语10812.4.3结果与分析108-10912.5有关3个科学概念的美感词情绪色彩聚类分析109-11113实验1:11-14岁儿童概念隐喻中的美感体验对前概念转换的作用研究111-12313.1目的11113.2方法111-11313.2.1被试11113.2.2材料11113.2.3测查工具111-11213.2.4仪器11213.2.5程序112-11313.2.6计分情况11313.3结果与分析113-11913.3.1概念隐喻句引导中被试已有经验的作用113-11513.3.2愉悦感与审美中的情绪对缺乏经验的被试前概念转换有交互作用115-11713.3.3概念隐喻句引导中3个年级完成任务特点117-11913.4讨论119-12213.4.1概念隐喻句引导对儿童前概念句对错判定的作用中的经验因素119-12013.4.2美感体验在儿童科学概念前概念转换中的作用120-12213.5结论122-12314三种概念隐喻表征形式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123-14214.1三种概念教学活动引导模式的提出123-12614.1.1概念图教学引导理论123-12414.1.2原型启发教学引导124-12514.1.3概念隐喻句引导125-12614.2三种概念教学引导模式评价及问题提出12614.3实验设计126-12914.3.1实验目的12614.3.2研究假设12614.3.3研究方法12614.3.4被试126-12814.3.5测试程序128-12914.3.6具体施测12914.3.7试题编制12914.3.8评分标准12914.4结果与分析129-13714.4.1儿童的前概念、教学后的前概念转换与美感体验的作用比较129-13014.4.2儿童下定义的精准性与美感体验的作用比较13014.4.3年龄主效应明显,教学引导策略和美感体验无交互作用130-13114.4.4审美中的情绪、审美丰富性、审美风格的作用131-13714.5讨论137-14014.5.1年龄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影响137-13814.5.2前概念转换、美感体验对儿童3个科学概念的理解的猜测作用13814.5.3下定义精准性和美感体验对儿童3个科学概念的理解的猜测作用138-13914.5.4三种概念隐喻表征形式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139-14014.5.5美感体验、前概念转换、认知因素与儿童科学概念理解的关系14014.6结论140-14215总讨论、结论与展望142-14715.1总讨论142-14515.1.1概念隐喻和美感体验的关系142-14315.1.2概念隐喻理解和科学概念理解之间的关系14315.1.3科学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143-14515.2两项实验总结论14515.3研究展望145-14716附录147-189附录1有关概念隐喻的问卷147-150附录2美感体验问卷150-152附录3儿童自然状态下三个科学概念理解测试题152-153附录4儿童有关3个科学概念概念隐喻句心理维度测查问卷(只列出了暗喻句)153-162附录5美感词情绪归类问卷162-163附录6实验1材料163-174附录7实验2试卷及评分标准174-18917参考文献189-201术语中英文对照201-203致谢203-205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究课题2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