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例谈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17782 浏览:809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的是“减负高效”的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结构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式,但不管哪种程式都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又要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和熟悉客观事物的规律。

一、以自学为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扩展无穷性的矛盾。很多教师对此往往熟悉不足,因此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延续,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为了让学生既学会,又会学,逐步探讨学习语文的规律,就要长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使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自学内容的安排就要有科学性和计划性,要统观全册、全单元的练习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和课业负担。比如,有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所布置的自学内容繁多,仅自学生字这一项就安排了“查读音”“音部”“部首”“共几笔”“字义”“词义”等项目的填空。试想,假如一篇课文中有十几个生字,仅这一项作业就要查上一个多小时。这样的自学,学生不仅不会有学习兴趣,还会把它视为包袱,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为了使自学不流于形式,注重实效,我采用的策略是结合单元练习重点来布置自学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比如,苏教版十二册第二单元的练习重点是分段、概括段意。我把这三篇课文的自学重点一律安排成自学课文,思索本文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样安排自学,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精力集中,思维集中,质疑集中,学习效果明显。

二、以解疑讨论为“突破点”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古人说:“读书无难,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里的“有疑”“无疑”,正揭示了学生求知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爱“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反映了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学得主动。因此,鼓励学生读中有思、思后有疑,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疑点,我一般通过两个途径来进行处理:一个是引导学生在自学中再读文,组织讨论,各抒己见,突破部分难点。另一个是集中主要矛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解决学生疑难。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是一个关键。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难不足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解决疑难,这是自学的继续和进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更高手段。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很多不足,有的很有道理,有的幼稚可笑,也有的不着边际,与课文毫无关联。教师应该把这些不足进行归类,结合单元练习重点,确定解疑的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时,学生自学后提出了不少不足,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课文到底分几段,二是聂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的理解不了,有的归纳不建全。我以为,这两个不足正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我首先引导学生深读课文,让学生讨论第一小节、最后一小节与其他小节的联系。经过读书、讨论,学生明白了这篇课文是用了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最后一节概括了聂将军是个“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按事情进展过程可分成三段,他们还比较正确地概括了各段的段意。这样的解疑讨论,化难为易,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以演练为手段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把演练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证实,只有引导学生演练,才能使他们习得语文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以演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演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通过演练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
演练不是单纯地布置作业让学生写,或是拿几张试卷让他们做。“练”什么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在教学中留意坚持这样两个原则:一是练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内容,二是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时,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或一本书,每人摘抄一段描写大自然景色的句子。第二天上课时,我请学生读自己所摘抄的语段,看谁选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有特点,然后分组说说自己所看到的自然景象,动笔写一处景点。这样既有实地观察,又有课文鉴戒,把听与说、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倡议,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确保了演练的质量。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课文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适宜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使“减负高效”成为可能。
(责编侯艳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