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33071 浏览:1550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转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核教学论文。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论述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心思,下苦功。

一、培养审美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浅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以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有着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轻易感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终极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倡导同等

传统的观念以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同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以“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同等、互教互学的师生联系。让学生进入同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同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条件条件。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不足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捉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浅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以而将这种精神贯串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以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分歧时宜。”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假如一味地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存活。”我听完,带头为他出色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使学生在同等的精神氛围同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三、重视阅读

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有经验的有先见之明的语文教师总结了很多好的策略,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鉴戒。其一,一定要让学生读书。教师少讲点,少占用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由于书中有不少的地方只能靠读,靠联想和想象才能体味出来。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其二,指导中学生如何去读书。关键是特别关注作品“怎么说”的言语形式,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和伟大作家去交朋友,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扩大它。其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假期读、茶余饭后读;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策略。读文学的、科普的、天文的、历史的、地理的。教师要有眼光和魄力,向学生推荐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经典作品,指导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大师。教学生学会读书,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其四,要经常开设读书讲座,如“名人与读书”、“如何写读书笔记”、“怎样读书收获大”等各项活动。根据学生实际,询问书中的重点章节,提出不足,测查学生读书心得感受。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进展、引领学生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在专业上进展和人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