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13216 浏览:574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很多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些情况,我大声怒喝过、批评责骂过,有时干脆把学生罚站在教室后面听课。久而久之才发觉:这样做不但对课堂教学不会有一点儿好处,反而轻易使师生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最后教学效果更差。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以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出色、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以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才能转变这种不良现象,以而提高教学实效。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活”起来呢?通过长期的实践、探讨、总结,我以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注重自身形象,加强自身素质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出色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感染力。我们是农村中学,平日上课,有的老师不大注重自身形象。上课时随随便便穿身衣服,有时甚至衣衫不整、精神萎靡。面对这种形象的老师,学生怎会有心思听其讲课呢?还不如大睡一觉痛快。这就要求老师走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是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这样,自然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以而奠定了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为了课堂需要,有时还可以通过服装的变换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教师为人师表,就应作好表率,用我们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精神饱满,用去点燃孩子们的心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出色的课堂比如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趣味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牢牢地捉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应该精心为每堂课都设计精美的导语。为了一开始便捉住学生的心,顺利进行教学,我在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前,就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音乐画面。以一开始,学生就被出色的画面和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自然趣味盎然、兴致百倍。这堂课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睡觉,每位学生都积极思索和回答不足,课堂上飞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策略也就各异。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方式,要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情绪的目的,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常言道:“响鼓还需要重槌擂。”老师要用导语这一“重槌”敲响课堂“响鼓”第一槌。这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聪明的火花,用语言弹奏起美妙动人的乐曲。

三、巧妙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上课睡觉,也反映出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学校,很大程度上仍没有跳出“应试怪圈”,仍沿袭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穷,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阅读,亲身和作者交流,专心去感受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中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人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以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总之,如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策略。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点、可能出现的不足等,寻求最佳课堂组织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以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到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以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一改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用真情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