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4557 浏览:153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工具。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尤其是语文教学,以某种作用上讲就是语言的教学。教师语言的艺术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面就来谈谈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表情达意的正确性。正确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最少的要求。假如教师语言表达不够正确,就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错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浅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艺教学论文,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探讨,用精辟的语言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的隔膜,让他们进入一片洞明之境。如在讲解《鹞子》一课时,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全篇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便向学生先容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并总结说:“‘我’的‘悲哀’更深刻地体现在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感慨。”以而使学生更正确地把握了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2.声情并茂的形象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情境上的共鸣。如在教学《童趣》一课时,我模仿孩子的语气、神态,或“怡然称快”、或“怡然自得”、或“呀然一惊”,我讲得抑扬抑扬,学生听得摇头晃脑,师生都乐在其中。实践证实,声情并茂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而且能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留下较深的印痕,使记忆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也能“留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使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教学,力求说人如见其面,叙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描景历历在目。以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终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幽默蕴藉的趣味性。幽默是指言语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使人们在善意的微笑中得到启发。教学幽默则是通过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幽默感,树立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聪明才智的体现。比如,对违反课堂纪律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通过幽默蕴藉的语言去教育就比直接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走过去对他说:“你还沉浸在运动场上胜利的喜悦中吧!你很棒,相信你在课堂上也会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酡颜了,并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可见,蕴藉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又如在讲读《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的冬天,一学生说:“冬天白雪皑皑、北风肆虐、寒流骇人……”这时,我打了一个寒噤,用夸张的语调说:“我们还是去寻找一个温暖的冬天吧!”一言既出,学生都笑了起来,使得整个班级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因此,教师的风趣幽默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欢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4.言简意丰的凝炼性。言简意丰即用最简明的话语表达出最丰富的含义。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令学生摸不着头脑、抓不住重点。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留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以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较轻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总之,要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充实自己的语言。使学生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的双翼,在语文的天空下自由地翱翔。
(责任编辑李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