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趣、情、美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28033 浏览:1310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科学。成功的教学是“寓教于乐”的教学,让学生在趣,情,美的愉快气氛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趣;情;美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79-02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科学。若只是简单的照文本宣科,或拘泥于中心的归纳,段意划分,极轻易导致学生机械的思维定式,无疑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而成功的教学是“寓教于乐”的教学,让学生在趣,情,美的愉快气氛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一、导之以趣

在语文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以为,青少年的学习的目的,意志与兴趣三者相辅相成的,假如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气力和聪明,并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以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如何导之以趣呢?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自身素养的完善。只有教师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更新度都大大超过学生,才能形成强烈有力的磁场,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其次是策略的灵活运用。总体上要遵循:教师的亲切感,形式的新鲜感,内容的时代感这一原则。怎样上好作文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不足。实在只要教师有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就不是件难事。第一,内容要新。引导学生走出旧的框架方式,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要放眼社会,结合时代。记得我在一堂作文指导课上,引用一段音乐家的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不足:流行的就一定高尚吗?我激发同学对社会不足思索的兴趣,课堂辩论非常激烈,同时也加强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写出见解深刻很具有说服力的作文。第二,教师的赞许态度以及让学生竞争,都能激发学生探求的,使兴趣内化。尤其是教师的赞许,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的“活力源”,即使批评也应是倡议性的,要有意使用,做学生的知音,不要让学生感到”知音难觅”,有话无处诉。另外,应该善于以分数上反映出学生的进步,给学生作文打高分,可以说是给学生的一帖”兴奋剂”,若分数总是在六七十分的线上徘徊,就轻易使学生产生厌倦而失去信心,最后,值得夸大的是,以学生学习阶段作文指导进展的方面看,中专作文应在初中阶段各种文体强化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教学,减少命题作文,给学生的视觉和思想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以“爱写”到“会写”,这样布满情趣的作文课,同学怎么不喜欢呢?

二、析之以情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它能提高课堂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在教学中,教师充沛的热情体现和对教学工作的责任感,以及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
我们知道,青春期的中专生,独立倾向和成熟感日益强烈,他们渴望得到他人尊重,但这样独立倾向往往十分脆弱。因此,教师的备课、教学都要以学生出发,尽其所能地全面了解学生,如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热门话题,只有洞悉并进入学生的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对准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宽松、同等的课堂气氛;友好融洽的师生联系,是情感共鸣的第一步。
语文课本提供丰富的情感素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诸如亲情、友情、爱国情、正义感等。“文章皆为有情物”。那么如何达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的统一,使”师生都成有情人”呢?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首先,以情。教师要精神饱满,布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达到忘我之境,并通过讲课时富有和感染力的语言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等,把学生带入心驰神往的美好境界。其次,情情相融,具体策略是采用美学原理:移情。通过教师朗读讲解,板书勾画,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课堂上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学生的心被牢牢捉住,同样达到一种忘我之境,这就是移情的重要作用。移情的最主要策略是通过朗读和浅析,把学生带入文章的境界,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朱自清《背影》文章情味极力浓郁,每当讲读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教室里就一片安静,同学们凝神静听老师的深情朗读,课文中父亲的小黑帽,黑布马褂深青布袍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作者心里,也印在同学们心里。尤其读到父亲“爬上月台”,“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不辞辛劳为儿子买几个橘子,“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此刻,同学们纯洁的心灵也被这伟大的父子亲情感动了。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学生的情绪体现得昂扬,亢奋,通过朗读同学仿佛进入那正气冲天的热闹场面,禁不住为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叫好起来.同样,说明文的教学如在“情”字下工夫,也会一改以往课堂上的烦闷枯燥的气氛,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壮美,《故宫博物院》的结构美,都能激起同学们热爱祖国之情,让师生共同在作品中进行一番情感的交流。

三、授之以美

感情是文字的基础,语文教学是离不开“情”,而这种情又是建筑在一定的美学基础上的。语文多数是文质兼美,具有很高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教师通过移情,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景境,并在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中学习。
(一)语文教师要有”外在美”。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教态美。语文教师通常能充分地把课文的美学价值,审美情趣,对学生的爱,个人审美等等集中地体现于面部,使学生觉得自然、亲切,特别是眼睛的表情美,学生可以教师眼睛中看到课文的美学价值,产生美感。还有,适当的手势也可以帮助抒发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2.语言美。绝对要避免过多的口头禅,转变平铺直叙,力求用语通俗文雅,诙谐幽默布满聪明。通过语言表达出优美的艺术境界,唤起学生的美感。另外还要善于挖掘课文那种的语言美,如《春》、《天上景物记》。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诗情画意。正如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里所说,知道现在他都还记得蔡老师读诗的诗句音调。蔡老师的熏陶,对他以后以事文学创作,不能说没有影响。
(二)在课文教学中展现美。实在读者与作品的感情交流往往反映在对美的鉴赏上。《百合花》要体现军民之间和同志之间纯洁真挚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却是通过通讯员憨厚朴实的性格美,舍己救人的品质美,新媳妇的行为美,心灵美来显示,这种人格美是极易触动敏感而求知欲强的中专生。教师通过浅析和引导,使他们以景仰到仿效,把自己的生活引到一个崇高美的境界。有时一篇文章同时全现多种美,教师要立于以形体美中提炼出品质美,引导学生达到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如《孔雀东南飞》不仅写兰芝的衣饰美、形体美、容貌美。更重要的是她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一种慑人心魂的气质美。
(三)应该留意到的是单单囿于书本的美育是不完整的,美实际上总置身于一定社会、时代、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学校语文的社会环境决定了语文课的美育是不能、离开时代和社会的,教师可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如一出戏剧的排演,一次远足,一次采访,让学生更亲切更真实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可以说,通过语文教学,完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创作美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纯净,陶冶学生心灵的艺术,是一门以课堂走向社会的艺术。“寓教于乐”这种潜默化的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的必然走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