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身边资源为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服务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16796 浏览:715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生对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轻易产生畏难情绪,往往不得其门而入,理由之一是学生没有公道利用身边资源。所以教师要公道利用身边的资源储备,包括校园内及本城镇的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放其心灵,并学习探究这种资源,初步形成探究能力,以而让学生轻松介入阅读和写作。为此,笔者仅以自己的教学为例谈一点粗浅感悟。?
实例一:在《紫藤罗瀑布》的教学中,对紫藤罗的形、色、生机内蕴,学生的阅读理解稍难。我便引导学生观察校内的园林中是否有类似的藤本植物,结果学生发现立体花园中有一种藤密花盛的类似植物,便告诉学生这是三角梅。第一课时后就带学生去观察三角梅,并带上笔记本,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三角梅,重在领悟其旺盛生命力。第二课时比较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就轻易多了,同时对文章主旨的剖析也顺理成章了。后来,我在《教育导报》上发现了一篇名为《三角梅》的文章,作者以三角梅的朴实、平凡和坚忍不拔和不泛热情赞誉扎根凉山州无数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便又印发给学生,再次与《紫藤罗瀑布》进行比较阅读,以描写的繁简,插叙事件的多少,同是景物文章的不同主旨等角度进行迁移理解,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和对景物描写技艺教学论文获益匪浅。并且学生对关注校区内事物与课文材料的联系也更为重视了。
实例二:在《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教材前面的教学配图(是明显带有江南特点的提篮小女孩在油菜花草地采摘的情景),并与《春》中的景物比较,发现其区别,让学生明白这是又一个作用上的春。然后写作短片断《隆昌的春》《家乡的春》并交流自己文中的景物含义和春的特点,结果浓郁地方气味的春布满了整个课堂。再播放蒋大为演唱的《北国之春》,比较北国之春、朱自清笔下的春、隆昌之春,对《春》之解读就省事得多了。学生在课下感想中谈到:平常熟视的隆昌家乡,没想到在自己的笔下和同学的交流中是那么有美的意蕴,自己身边确实有很多值得去想,去写,去和教材相联系的地方。
实例三:我在上《济南的冬天》之前,先统计每年长冻疮的人数,以冻疮的苦恼说起,谈每个人对隆昌冬天的看法,学生便谈出隆昌的冬天干冷,多年不下一次雪,家乡冬天虽有美,但美中不足。再由外地学生谈故乡的冬,正好有一个东北学生具体描绘了冬天及膝的雪,让不少学生向往不已,扎实“冷”了一回,又恰遇那几天正值寒潮,便自然想到济南暖冬的妙处了。再学习课文,那特殊的冬(因在北方)极为罕见,当然就更值得文学家老舍先生笔下生花了。这课把学生的亲身体验资源拿到了课堂,有趣,也有可比性了。
实例四: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与天气相关的谚语,向父母或邻居老人请教,并适当解释出其含义,也可上网查询。然后到班上交流,其含义范围的广泛远远超过了课文的容量。上完《看云识天气》,我让学生观察记录半个月本县的天气,风晴雨雾和温度正确记录,并收听天气预告(有时由父母代看并记录),了解天气预告的根据。这样,学生所收获的知识就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了,也学会了平时留心天气,留心生活。
实例五:《山市》一文的教学,涉及到天气变幻和光学的一定原理,为拉近与生活的间隔,我让家住洞坎的学生具体收集资料(洞坎是隆昌十景之一的“鹅洞飞雪”所在地),讲述夏季瀑布在上午九、十点钟或傍晚时的彩虹景色,并描述“鹅洞飞雪”景观,变平常的隆昌为美丽的可感可赞的隆昌。上完第一课时后,由于对于文中“孤塔”、“城郭”“危楼”的理解稍难,便带学生参观城南“古牌坊群”、“白塔”和金鹅江沿石栏杆,顺便据先容了解其年代、分类、内涵作用,并向古街老人询问一些不明情况。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后,课文中“山市”幻景的形象感便增强了。同时对古建筑群和隆昌青石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地方性资源得到了公道利用。
实例六:为了让班集体有凝聚力,我买来一株水仙花和一个紫黑瓷烧料平底花盘,又发动学生拾了些颜色、形状特异的鹅卵石,把花放在了讲桌上,使教室有了人文气味。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并收集与其相关知识。一段时间后,我再为学生先容福建漳州水仙,属金盏银杯型的优良水仙,以及水仙的相关知识,并把其清清白白、不畏寒冬,喝水自养,高洁无比的品性加以指点,让学生明白其秉性,花名便是水中仙子的意思,并告诉学生,花开的日子便是大家学习有收获的时候了(期未考试),学生对它是恩爱有加,庇护备至。我还利用这个资源,进一步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不同小组分三个阶段写出水仙:静静蕴育期、含苞欲放期、怒放期。指导学生留意把握第一期的沉默和积攒,第二期的欲摆脱束缚,青绿色的小小花苞欲突破包皮而努力探出头来,那种柔而不弱的抗争,第三期的放而不艳,清香袭人,临寒不惧,尽显平凡人生风采的升华。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文笔,又提高了其小组的积极性,竞争性,收效不错。
对初中生,既不拔高,也不压抑,适时适当利用校内外、县城内及学生身边有效资源,让其与课本相交融,不走形式,又具地方特点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其主动积极的介入并初步学会发现和探究这种资源,于生于师、于教于学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