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3988 浏览:120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章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以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1)05-0129-01
1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熟悉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不足的灵敏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正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抑扬。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语文教师固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2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美
感受美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能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叶圣陶先生也有一句名言:“只要动手去采,随时都会发现晶莹的宝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世界就像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间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公道想象,让学生感受图画之美。如在教学古诗《小池》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想想图上都画了哪些景物?学生很快就看出图上画着泉眼,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说说你觉得哪种景物最美?为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觉得蜻蜓最美,由于蜻蜓会飞,它飞的动作真美”。有的说:“我觉得泉水最美,由于泉水又清又凉,我最喜欢。”还有的说:“我觉得小荷最美,由于……”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幅初夏季节小荷花池的美景。学生在如此美妙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就觉得轻松轻易了。
3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记叙文,这些记叙文中有很多可探寻的意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师应以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美的意境中。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先引导学生一边观察荷花的彩色挂图,一边配乐朗诵的课文内容,接着,我用生动的语言对图画进行了整体描绘,最后让学生表情朗读,口述等,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正如学生口述中所说的:他们仿佛闻到了荷花的香味,看到了亭亭玉立,千姿百态的荷花形象,自己也好象变成了一朵洁白,美丽的荷花,学生得到了一次真正的美的享受。
4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有着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过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以中得到美的享受。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心,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单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楚的意象,唤起美感。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感受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
5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假如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例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一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气力,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聪明才凝聚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6表情朗读抒发美
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教师恰当指导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经过教师的指导,朗读时就能进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发出自己对文章美的感受。如我对学生曾讲过一首童谣《小小的船》,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时,我除了按常规指导学生留意恰当的停顿和读出重音外,还指导他们读出“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字词所表达的可爱,亲切,赞美之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月夜星空”的图象,启发学生边看边想象诗歌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内心视象,把诗中内容清楚、形象地再现于自己的脑海中,最后,师生一起随着录音磁带唱《小小的船》这首歌。整节课学生都十分投入,童谣内容也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