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1027 浏览:460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该怎样让课堂教学的过程富有节奏,使学生主动积极的介入到教学中来,这是值得探讨的不足。由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看重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常常忽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忽视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和反思教学,其结果是本未倒置的,学生记住了教学结果,却忘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毫无联系的知识点。而用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条件联系的。因此,倡导用整体的教学观念来组织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无疑是能有机自然的将教学环节连结,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整体感知、感悟,以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用语,引之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让课堂教学过程以始至终跌容起伏、错落有致、韵味无穷。很多的课,包括经过反复推敲打磨的公然课,顶多算是有序的,但还不一定是有节奏的。由于老师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处理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前后排序,至于到具体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事情,老师几乎毫无例外的是按照先设定的方式依次进行,而学生的学情往往被老师忽视了。另外,语文教学本身是感性的,是情感丰富的。倘若过分夸大理性和逻辑,夸大秩序和规范,只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生硬而冰冷,缺少语文课程应有的感性的欢欣。因此,理性的、有序的语文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忽视语文课程的情感气力,也会得不偿失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呢?我想,可以尝试着以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教学设计富有层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富有节奏的条件和基础。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抽象的原则设计。对知识点的安排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对教材内容的剖析要披文以入情,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体悟情感。此外,教材的处理一定要立足教材,高于教材,由于"教材仅是个例子"。老师能熟悉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就会依据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能在学生的学习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立足点,而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例如:教学《海燕》时,第一个步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并初步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是要让学生能了解散文诗的基本特点,再结合1905年俄国革命急剧进展的形势,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条件下去理解文章的寓意;第三步则让学生去感悟"海燕"精神--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有了这样明晰的设计,教学时才能做到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领会,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调动,得到体验和感悟。

二、要吃透“两头”

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钻研既要全册吃透,更要逐课吃透,并结合"课标"的指导,恰当的确定重点、难点。各个学段的教材是呈现不同特点的,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要求也是有不同侧重的。所以,老师要有大教材观念,既要熟悉整个教材特点,又要对具体教学内容正确理解,恰当处理,更要着眼于教材之外,把身边可利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使之服务于教学。是的,这似乎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一切教学都应当事有的放矢的,都是要分清轻重缓急的都是有重点、有要求的,老师只有在充分的熟悉和理解教材以后,才能把握教材的内在的联系,才能在处理教材时轻其所轻、重其所重;才能在该用力的地方多花功夫;才能真正的处理好教学的节奏。
探讨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果终极的评判标准不是看老师教得怎样,而是看学生学得如何。学生与学生不一样,当老师的既要有让学生共同进展的思想,更要有关注学生不同进展的意识。所以,教学前探讨学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每个学生的思想、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针对要学习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面、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期望和要求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探讨好学生事处理好节奏的关键,学生的思想、个性、情感体验等等这些情况了然于胸了,猜有可能找到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切入点,才能真正的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盲目的。

三、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投入

语文课堂不应是平淡冷漠的,而应该是布满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这是由语文课程的内容所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如同报告一般,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而要让自己情感为之所动,惟一的办法就是投入,投入的去讲,因课文内容而喜而悲,因文章情感而情绪化,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外化为语言、表情、眼神,以及肢体的动作,置身其中,融入课堂,全身心去演绎教学的内容,倘能如此,学生怎么会不受感染呢?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有着的不足是老师置身于教学内容之外,完全一个局外人的姿态,教学语言也是平淡而平常、枯燥而乏味的,学生则听得昏昏然,调动不了学生的情绪,那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何而来呢?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我们欲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整体的、和谐的节奏来。就流畅不起来。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富有的投入教学才行。当然,老师教学的要分两个层次来讲,第一是老师要真的喜欢教学,真的探讨教学,把教书当作事业来做,真正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教学上;第二是在具体的教学时要投入,只有投入才会有,有了才会有节奏。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以来不寄希望于能拖则拖、能滑则滑的应付差事般的教学者身上。

四、教学环节的过渡既要遵循理性逻辑,更要遵循情感逻辑

课堂教学的思路必须是清楚的,即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织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作为语文的课堂教学又有其特殊性,即语文教学中的情憾体验是大量的、丰富的,语文老师应该留意把二者统一起来。具体而言,就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如按设计的情绪体验还不到位或提前到来时,老师要正确把握,适当引导,使其体验自然天生,不留痕迹。这时候的教学思路就不能原原本本、完完全全按照设计来,毕竟设计只是一种假设,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比如打仗一样,没有哪一仗是完全无计划的,但也没有哪一仗完全按计划来打。换句话来说,就是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把握。要重视情感目标的实现,就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己感悟、感受,情感体验事一种源自内心的、真实的东西,半点强制都会事多余的。所以,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情感的升华,务必记住这一点,否则,教学的情感目标和价值态度的实现,就会是委曲和造作的。

五、教师要适时制造“矛盾”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惹"事",要善于挑起"事端",要善于制造"矛盾",时时让学生处于不足情境之中。有不足学生便不会无动于衷,有不足学生便会去思索,有不足学生便相对轻易地被老师调动起兴趣和好奇。比如,教学《月光曲》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兄妹俩既有钢琴,怎会买不起一张看演出的入场券?再比如,教学《麻雀》一文时,讲到:"老麻雀不顾一切地忽然以树上直冲下来,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落在眼前,用它弱小的身躯挡住",这时,老师可设计这样子的不足:结果会怎样呢?老麻雀为什么这样做呢?当老师入情入境的生动描述后,设置的种种不足、制造的种种"矛盾",难道还不足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入了你的节奏。再比如,在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时,文章重反复夸大: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好了,文章本身就有着看似矛盾的地方,着正好是老师设置茅盾情景所需要的。有了这样一对"矛盾",老师应该死死的捉住,粗经学生去努力的熟悉课文,努力的去理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然后,在貌似对立,实则统一之中,去学习该文的实际价值和效用。这样,在一个个不足和矛盾的产生、思索、剖析、解决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思维的策略,情感也得到了体验和升华。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本身是以系统的、整体的视角去评判教学的,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可套用的方式,所以,注定把握这种节奏是难的。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只要你大脑里有这个意识,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实践和探讨,这还是应该可以把握的,我觉得,当你的语文课上得起伏跌岩、松紧有序、张驰有度,且你也觉得乐在其中的时候,便是你掌握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开端。当然,用节奏来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是不确定的,由于节奏本身不能成为标准去固定的衡量,但语文课的节奏应该是一种高度,我们都要去仰望和追寻,在点滴的教学中扎实用功,功到自然成,当你掌握节奏的时候,节奏带来的美的体验会让你沉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