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8927 浏览:1330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不足情境;探究策略;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
12(B)—0048—01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随之进展和变化的具体体现就是课程革新教学论文,而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一个重要教育思路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开发和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教学论文综合素质的进展。

一、创设不足情境

学习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小学生的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生活实际以及他们关注的热门和焦点,创设不足情境,使学生产生探究和兴趣。创设情境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霍金坐在轮椅上的相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人?学生很感兴趣,都想知道相片中的人究竟是什么人,都在猜教师为什么要让自己知道这些。二要把握时机。只有把握好创设情境的时机,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

二、拓展探究策略

1.在发现中探究。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调查:四周的人天天废弃多少塑料袋,乱扔多少垃圾,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哪些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经过观察、统计后,对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熟悉到了环保的重要量。
2.在比较中探究,在类比中发现。如,在教学“安静”、“宁静”、“寂静”,“战斗”、“战役”、“战争”等词语时,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然后比较词语之间的细微区别,最后得出“安静”、“宁静”、“寂静”,是以静的程度上有区别,“战斗”、“战役”、“战争”是以时间、范围上有区别的结论。
3.在假设中探究。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假设五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时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假如五壮士选择走通往主力部队转移方向的那条路,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查找的资料,对走这两条路进行浅析比较,终极得出五壮士选择走通向狼牙山的顶峰这条路,是为了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着想,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过假设,学生感受到了五壮士是何等伟大,以而激发学生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三、注重在探究中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应积极介入,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还可以密切师生联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但要留意,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智力、知识水同等因素,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发现、引导。另外,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的次数不应太多,时间不易太长,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总之,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以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才能收到成效。
学语文的过程,实在也是交流、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艺教学论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给学生一定的合作技艺教学论文。比如,通过经常练习,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留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相同?假如不相同,要在肯定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别人提意见时,要先听,再讲自己的理由。例如,在教学《“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提出:“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起了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时,先让每位组员发表见解,然后经过讨论,最后达成共鸣。意见不统一时,可让他们各自讲一讲理由,并听一听其他组同学和教师的见解。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如何捉住别人话语中的要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