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回归对语文教学重大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5477 浏览:176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传统文化熏陶感染,与教师人文素养相通,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以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细度、密度和高度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学生人文素养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母语非常重要。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探讨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以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膝似漆,密不可分。多年来,我们对这方面探讨甚感不足,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育丰富多彩,不再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应增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但是当今的语文教学迷失了最基本的落脚点。甚至出现了有的青年人连最最少的常识都缺乏,不少人不知道重阳节在玄月九日,也不知道端午节吃棕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敌不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传统食品年糕,棕子、汤圆、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诸子圣贤之书,唐诗、宋词、元曲被尘封于肆无层惮的蛛网中,随之热衷于科幻言情、杀暴力等“垃圾书刊”。去年国家曾多次召开有关“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会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的肩负起这项重大的历史责任。

一、语文教学中渗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要传授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寻其宝。可在具体的教学中经常听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抱怨,语文最没趣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听感到非常的惊奇,祖国的奇山秀水让我们心旷神怡;圣贤们至情至理的教诲使我们留连忘返;志士仁人们的豪情壮志让我们心潮澎湃……。究其根源我想最根本的是语文教师根底不扎实,我以为语文教师更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诠释出来,还要想方想法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老师应勤于耕读;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学史的经典文化著作《论语》、《老子》、《庄子》等应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枕头,案边常备之书,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的人,这样学生就会佩服你,反之那些只会背背抄抄教学参考书,只会敲敲电脑的老师,让学生佩服你是不可能的。其次应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构筑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这样一来即使在西方文化巨沙迅急俱下的今天,也不会发现严重的“洋化”现象,因此,语文教学中强化文化性,渗统文化至关重要。

二、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确切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微品:有美德篇、亲情篇、地域文化篇、科教篇、哲理篇、爱国篇等。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爱国篇的作品,由于优秀人物身上的高尚品格总是与传统文化的背景紧密相关,在孔子、屈原、文天祥、李白、杜甫,范仲淹,孙中山,鲁迅等无数人身上都闪烁着谈化个人,积济救世,积极进取的奋发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等。孔子熟悉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宣传“仁政”,终生忧劳而不悔,屈原心怀爱国心投汩罗河悲壮而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阳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杜甫也终生忧劳不辍,写出了恐惧世俗的“三吏三别,”目的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范中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横眉终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这些都构成了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舍之,语文教学会黯然失色。

三、语文课堂上应让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的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感化,我在上八年级(下)《雪》这课时,心中一直在琢磨:鲁迅的人格魅力,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怎样才能让学生更零间隔的走近?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引申法、圈点评注法。首先多媒体播放彭《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名曲并配以壮丽的画面,让学生以整体上感受到塞北雪的壮美、纯洁,奉献精神。整篇课文“化景物为情思,”温润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象征和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取向,通过助读资料,通过分角色朗读(女生前三段读出温婉舒适的美感,男生后三段读出雄浑峻伟的气势)在比较之中,理解先生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定向死而生,“以无所希望中得救”的大无畏精神。接着因势利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先生精神的感召下,很多学生豪言壮语立志为社会、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固然这只是一个“点”,但我相信学生在与传统文化对话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通于案前灯下。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追求,品位,志趣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通过这样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我坚信学生的思想会随之净化,行为会获得矫正,文化会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就会提高。
总而言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的精、学的透、悟得深,帮助学生以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传统文化的氛围熏陶下,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又能学会做人,这样语文教学才会随着时代的进展永远洋溢着青春的气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