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31792 浏览:1461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人文素质包括语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修养和历史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采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就是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探讨生命的价值、人生的作用。本文将以语文教学为什么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及如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两大方面进行浅析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7-0053-02

1.中职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及必要性

1.1职教的性质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呼唤人文素质教育。

1.1.1我国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重在使受教育者打下以职以业的良好基础,同时也应为受教育者人格的全面进展创造条件,使其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围绕目标、注重方向、强化技能、厚重人文”已成为中职学校新一轮教学计划及大纲革新教学论文所倡导的新思想、新主张。其中,“厚重人文”的倡导就是要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这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进展的需要。
1.1.2语文是一门包含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及生活知识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进行重新定位,突出了语文以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仅以语文的功能来看,语文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传达的是思想感情、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体现的是价值观念、积淀的是人类文化。语文的人文性就是通过特定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使学生学会尊重人、尊重生命价值,用中华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其一生的精神积淀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语文课程教学需要渗透人文教育。

1.2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呼唤人文素质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15~19岁之间,这是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这段时期是青少年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和意志品质、审美情操和思想道德品质定型的时期。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如文化素质、审美体验力、情感调整与理解力等,错过了这一时期的培养,出现了不足就很难挽回。目前“偏专业”的职教特点,已造成中职生的素质缺陷,即人文素养缺失,使学生中出现一些不良因素: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不善于人际交往,不善于与他人协作,甚至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不足。因此,加强职校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同等重要,尤其是人文素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亟待解决。

2.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人文素质的培养

2.1要求教师唤醒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需求。

教师的职责,归根到底,就是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把年轻一代培养成大写的人。要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关键要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人文知识的储备。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里谈到:“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布满始终新鲜、不断增加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人对生命和生活的作用的追求常常会成为人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在教学中,尝试编制不同的话题。如:“如何与人交往”,“我的职业规划”,“你平时想的最多的不足是什么”等等,让学生思索,讨论。即使没有答案,在对话中思想和思想交流,聪明与聪明碰撞,他们会在精神上充实和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起来。另外,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精读一些中外优秀作品,如《论语》、《圣经》等,其本身就承载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了解它们,有助于学生奠定自己的精神基地。还可以引导阅读《读者》、《青年文摘》等期刊,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开拓全新的认知领域,带给他们人生的愉悦。

2.2要求教师正确把握教材中的育人点。

在语文教材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都是浅显易懂的,有些课文或内容较深,或时空跨度极大,因而学生一时难以吃透,这就要求教师反复钻研,专心去发现,去挖掘。孟子夸大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儒家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仍可作为我们今天做人的准则及修养个人性德的鉴戒。而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把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推向了巅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这些不断求索、为国为民的精神汇成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在讲授冰心的《谈生命》时,让学生以课文中悟出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进取的人格。李瑞环的《大力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讲授时,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影响深远三大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的民族文化现象,深入思索一些文化不足,练习思维的深度。在讲授评改《价值》一文时,让学生深刻理解对价值作出新的界定;“价值最高者,乃是对他人有用、对整个社会有用”的重要作用。总之,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以而给学生以启迪,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思索、去发挥、去开拓。

2.3要求教师革新教学论文教学方式与策略。

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说:“假如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这“活”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具体特点。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方式和策略革新教学论文领域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鼓励和指导语文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将谈话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体现式教学法、欣赏性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和策略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使语文课堂顿时鲜活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课应采用诵读鉴赏法、名句鉴赏法、今译鉴赏法、自由感悟法、比较鉴赏法。比如同是咏梅之作,卢梅坡的《雪梅》、王淇的《梅》、王安石的《梅》、陆游的《卜算子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