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7320 浏览:235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尝试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自主学习呢?笔者以为应做到:以人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设境诱情,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大胆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自主探究活动空间。
【关键字】 自主探究学习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自主探究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时,以自身的已有的学科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为(观察操纵、猜测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以而获得对新知的理解。在探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该予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别,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所有的学生在探讨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尝试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自主学习呢?
1.以人为本,在阅读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现代教学观提出,“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个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不仅是真正教育的条件,而且是教育根本日的的内在规定性。”所以,我们在和学生的接触中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这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条件和保证。
1.1 留意学生的个体差别。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有着差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I.2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同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探讨、争论。教师应足一名与学生同等的介入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2.设境诱情,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不足、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至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的感染,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感受总理精神的伟大,他们感受词句的那种精细程度足以前没有过的。孔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体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聪明。
3.大胆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拓展自主探究活动空间。首先,要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在自主探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思维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中,急需知道为什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只有在一次次的释疑中,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也才能让学生敢于去尝试下一次的出色提问。假如课堂上不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又怎会发现学生如此细微的观察和缜密的思索呢!有位年轻教师,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她说:“读了这篇课文,以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立即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由于课文以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老师昕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正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体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其次,应给学生质疑解疑的空间。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不足。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不足。
学生提出不足,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不足,带着这些不足去读书,去思索,想办法解决。同时要留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