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主体转变学习方式推动主体进展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5183 浏览:146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牵动着教学方式的改变,乃至关系到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建,它对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发展必将会带来积极的、深远的影响。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健康持续发展,有效贯彻好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我就理解、贯彻“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这一研究主题与教师们进行交流,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高度重视,也真诚地希望与你们达成共识,让我们和学生们一道去品尝一番辛苦后无尽的甘甜。

一、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乐”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主人不“主”的现象较普遍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我认为,衡量学生是否进入学习主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标准是:学生是不是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的、各抒己见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最令人欣赏的做法是让学生“乐”起来。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友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段的教育对象,有时站在妈妈、亲人般的角度,精心呵护;有时站在长者风范的角度,循循善诱;有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当仁不让、不分你我。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给每个学生都留有一席之地,尽量减少学生一时难以接受的一些生硬性的要求,多采用对话、征求、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的学生,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自主选择的余地。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还体现在:(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能力。(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不能低估现实生活中的孩子。(3)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共同浇筑起一座爱的金桥,让孩子们都成为血肉丰富的自然人。第三,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增强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国家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农村小学来说,教学手段也逐步换代、更新,可观可感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已呈现在学生面前,欲想大面积铺开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就当前而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强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大力提倡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精美卡片、教具,在课中即兴作简笔画,甚至发动学生收集资料图片。二是充分、有效地利用直观的教学具、可感的电化教学手段,把问题间接地呈现出来。三是尽可能地搜寻令学生陌生的实物模型,拓宽学生的视野。四是通过语言介绍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出理想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学会播洒阳光,教师的心中有多少阳光,孩子的脸上就洋溢出多少微笑。乐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要不放过对每个孩子评价的机会,学会欣赏,对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哪怕是点滴进步,特别是那些平时表现机会极少的中、差生,教师要大度、豁达,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慰,体现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体现出自己在同学中可比的价值,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再提高提供源头活水。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

“我看谁还在动,不注意听”。这是多数教师习以为常的口头禅,这是领导、家长一致认可的为孩子负责任的教师,无可厚非。极少数学生一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很是令教师头痛,有的教师望洋兴叹。难道那些规规矩矩的所谓听话的学生就是那些教师心目中的理想之徒了吗?“爱动”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动”是孩子们的权力,甚至是至高无上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最令人欣赏的做法是:让学生“动”起来。就全班学生而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的机会,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运作,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步达到有效参与。就学生个体而言,教师要为更多不同层面的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为了使学生的表现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应该在学生表现前给予充分的想、做、练的空间,必要时参与到学生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就学生合作而言,教师应对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时间、合作的效益进行通盘地考虑,否则,学生合作将会失去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团队精神的应有之意。随着实施新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的学习、理解、实践定会实现新的飞跃,教师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学生个人与文本互动、同桌互动、小组内(间)互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技术加以研究,有效利用。从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一个完整的人角度考虑,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与文本互动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时间,逐步实现以学促教、以学代教的新方式的转变。从双项、多项信息交流反馈面向全体提高学习效益的角度考虑,长期以来,学生对师与生、同桌间这种双项互动颇有枯燥乏味之感,但对教师新组建起来的小组合作又一时难以进入角色,收效甚微。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要加强有关小组合作方面的理论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及时认真总结反思,把学生小组合作引向健康、良性循环发展轨道。(2)老师要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引导内向型学生向外向型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消除小组内参与的死角。(3)教师应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一种是将自主学习后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另一种是对学生个人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在小组内提倡小组成员主动交流,提出自己的见解,更提倡按一定的先后次序进行,其余成员学会认真倾听,及时补充。(4)小组长汇报时最好是代表小组的集体意见,允许组内成员补充,教师应尽量为每个小组创造汇报的机会。(5)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评或小组评的形式进行,引入竞争机制,明确改进方向。为了不断规范学生小组合作行为,可参照以程进行:自主——合作——汇报——评价——反思。

三、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行”起来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持续的发展,真正地“行”起来,即所谓的“我能行”。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站在为每个孩子负责,为每个家庭负责(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子女),为国家发展负责的高度,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让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凸现出来。在这里,我与广大教师们主要交流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有足够的底气。优等生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学困生常处于被动状态,这并不司空见惯,显然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作为一名在新课程改革精神要求下发展起来的教师,既要关注优等生发展,更应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教师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对学困生不求全责备,不作过高的要求,也让他们体验到靠自己努力获得进步、成功的快乐。(2)对每个学生都要关爱有佳,让他们体验到老师在学习上、生活上对他们的牵挂。(3)尽量提升学生的主人地位,鼓励学生人人都有当“小老师”的权利、机会,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
第二,教师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应有的锻炼。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精选讲授内容,淡化教师不必要泛泛地讲,锁碎地问的权力,把更多表现的时间、权力、机会让给学生。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乐于表现,人人都有“我能行”的强烈愿望。每个学生不但在小组内有轮流表现的机会,在全班内也有均等表现的机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学生讲、说、论、问、读、做、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丰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真正使学生人人都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
第三,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策略,使学生逐步获得终身发展需要的基本能力。我们应大力提倡教师在研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的研究和运用,也就是说既要关注教师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课前布置学生认真准备学具(包括购置现成的,也包括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工具书、相应的资料、图片等,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正确、适时的运用。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如在语文学科中,提倡读中感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诵读积累,多为学生增加语言实践的训练机会。在数学学科中,提倡自主尝试、联系生活场景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多给学生增加问题意识,遵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规律。学生的学习方法:一是来源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渗透、点拨。二是来源于学生自身,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优化学习方法,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开始前教师要有明确的要求,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明晰的学习程序,有可操作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