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34380 浏览:1576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因此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注重知识之间的迁移转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从旧知识、经验中去发现、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结构,通过复习旧知识,以唤起他们的回忆,以旧引新,使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巧设引渡,把新知识在旧的知识、经验中提炼出来,采取不断完善、逐步提高的方式,从而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我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是这样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的:① 想一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来的?② 能否用前面推导的某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③ 采用拼合或割补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④ 研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原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之间的关系,并由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⑤ 谁能总结出几种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
通过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学到了把新的问题转化归纳为熟悉的基本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前教师的教学中常常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 这种思维定式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展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出示:“把一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学生得出了下面的分法(图1).
通过检查,教师给予肯定,随即鼓励学生继续分,看看谁能找出不同于图1的方法. 学生经过思考尝试后,又出现了这样的分法(图2)
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此,教学活动中若教师过早止步,便会泯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未经通过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尝试和判断. 教学中,如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但要让学生明白. 直觉思维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要通过检验和证明.
为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它们的特点,从中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估计. 因为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猜想、估计和假设之中. 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设想不着边,教师也不能不假思考地批评,或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进行认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以验证其思维的正确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摆脱思维的圈子,突破思维定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注重内外结合,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知识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应和课外知识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如在课后让学生围绕学过的立体图形制作自己喜欢的立体和手工艺品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作为教学关键.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 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是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用知识的魅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学习能力的不断培养,才能使学生学会和深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