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探究地理探究式学习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15644 浏览:689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确定。尽管地理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样,但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提问、讨论等形式新的内涵;要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明白地理成因的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自主;形式;活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我们:要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即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新教材在内容组织上改变了过去单纯提供现成结论的做法,而是创设了诸多问题情境,提供探讨空间,提出各种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理探究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获得新知识并培养能力。
我在地理教学中,对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尝试,颇有收益。

一、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要切合实际

探究不是唯一的地理学习模式,有些章节内容并不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只有那些难易适中,符合现阶段学生地理学习基础和心智水平,可以借助现有的设施和客观条件,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因此,探究的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确定。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这一章节时,学生观察屏幕上展示的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①说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名称。②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③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述形成的原因。④拉萨市与武汉市纬度相差不大,但平均气温差异大,为什么?
探究设问要有鲜明层次,难易要有梯度,利于学生地理思维活动的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不显得枯燥了。

二、地理探究式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地理探究活动的形式有多样,按组织规模可分为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年级活动、全校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根据探究活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调查和实践、正反方辩论、图表资料收集研究、案例分析等。例如:我在讲授“水资源”一节时,就采用了“正反方辩论”的方法。
辩论题目: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正方:地球蕴藏着大量的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三分是陆地,水是再生资源,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反方:地球上的水仅有小部分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且目前污染严重,水资源时空分布又不均匀,因此,水资源匮缺日益明显。
让学生自由选择立场,形成两大阵营,再自主推选出首席代表1名。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一周内就自己赞成的论点收集资料,写出1~2条论据,交给首席代表,再由首席代表组阁,形成3~5人的代表团队在全班学生面前开展辩论,坐在下面的学生也可以举手站起来加入辩论。
由于学生自由地查找有关论据,又亲历了辩论过程,对节水意义体验更为强烈,进一步巩固了“人地协调”的科学资源观。

三、地理探究式学习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地理课堂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渠道,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赋予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新的内涵,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理课堂探究可以择重点选择方法:
(1)探究式提问。它的精髓是问题的设计要有疑点,有点儿难,有趣。例如:“黄赤交角若为零度,地球四季将怎样变化?”“从哪些方面去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特征?”“南极、北极自然环境十分相似,为何动物不一样?”等。
(2)探究式讨论。指讨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推动体参与。
例如:在“地图的方向”教学中,我设计了有梯度的4个探究性问题如下:① 地图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②(阅读经纬网地图)根据经度判断,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根据纬度判断,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用一句话准确地表达北京在南京的什么方向?③(拿出大比例尺的学校平面图)面对地图,应怎样判别方向?学校在医院的什么方向?④(拿出指向标地图)在这张地图上,还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吗?
(3)探究性演示:探究性演示是指引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动手和动脑结合,理解地理成因规律的课堂演示实验。
例如:在地图上量算曲线距离,我将在教材中提供的量算方法,在全班演示一遍,然后请学生动手量算,既可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然后请那些用自己的方法量算的学生上台来做演示。

四、地理探究式学习要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地理教育改革的实践,地理活动也是一种较为可行的途径。在地理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从而明白地理成因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人口问题”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个小调查(如下表):①想一想,能不能每种类型的家庭只调查一家呢?为什么?②根据你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调查结果使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在地理特征、规律、原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内容中的探究活动,是新课程所提倡的重要的自主学习活动,正确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绝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了,越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的指导越显得必要。教师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引路人和领航员。当学生在分析某一问题陷入困境时,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当学生在分析某些问题误入歧途而难以自拔时,需要教师用科学的方式把他引出来,使他步入正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当然这种指导并不是要教师代替学生的思维,要注意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探究“北美洲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时,在学生阅读北美地形图分析北美地形特征时,我不时地提示北美的地形类型分为几种,主要分布在哪里,北美的地势是怎样的。在学生分析北美的气候时,我又提出“北美洲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分布在西部的狭长地带?”“北美中部平原南北温差为什么变化大?”等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随时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初衷和最终目的。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人际互动的社会性学习。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待于广大教师去积极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以便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