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学数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有效性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35033 浏览:1597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观点来解读、感受数学知识和文化的学习活动. 本文在简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阅读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数学阅读的价值以及数学阅读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的重要意义,据此提出一些开展有效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有效性;提高策略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观点来解读、感受数学知识和文化的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课本是课堂阅读的主要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堂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不能很好地理清教材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把握不住教材重难点,数学阅读处于低效的状态. 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数学阅读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数学阅读可以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和数学表达交流能力

数学语言作为一种专门语言,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抽象性、严密性、形式化等.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阅读的,反之,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教材,学会数学语言,理解数学语言的内涵,进而提高数学语言的水平. 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数学交流则是利用数学语言进行的. 因此,数学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提高数学表达交流的能力.

2. 数学阅读可以关怀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提倡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个性化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而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是学会阅读. 因此,数学阅读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从而实现个性化成长.

3. 数学阅读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数学教材是数学专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教材在编写时也充分考虑到相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 因此,数学教材虽有一些局限性,但依然是一种师生交流的很好媒介,师生共同学习的资源,极具很高的阅读价值,师生必须重视数学教材的阅读,阅读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系,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水平,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价值.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阅读的策略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改所提倡一个重要理念. 适当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促进知识的理解. 但由于数学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学生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学生对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源于: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发展. 如:小学数学内容十分丰富,教材中不但有准确精练的文字叙述、许多数学符号图形,还有一些如圆周率、方程、求最大公因数等非常有趣的数学名题,教材中“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你知道吗”等内容也都很新奇,教师可围绕知识要点,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迫切阅读的动机,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好胜的,为阅读和思考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2. 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阅读习惯. (1)动手的习惯
一是动笔在教材上做标记. 训练学生使用代表不同意义的符号或不同颜色在教材上做标记,目的是把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或关键点凸显出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时,让学生用“┄┈”勾条件,用“■”标问题,用“△”点重点词等,并长期坚持训练,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
二是边看教材边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形成边看教材边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知识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提供的素材进行剪、拼等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由此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于底×高.
(2)对比的习惯
对比就是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理解新知识、内化新知识的一种阅读方法.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前后知识的之间的联系较大,学生应充分了解这一特性,在教材阅读时整体、系统地把握教材,通过对比,理清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 例如,教学长方体时,可以与之前学过的长方形进行对比,让学生容易理解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3)质疑的习惯
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明学生质疑精神的重要意义. 学生应带着批判的精神、质疑的目光去阅读教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猜想,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在学习了面积的概念之后进行的,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学教材,阅读教材,提出自己的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经历“阅读——质疑——释疑”的过程,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锻炼了学习能力.
(4)思考的习惯
阅读学习的过程应当是思考的过程. 理性的思考可以使学生抛开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意义非凡.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实只读不思,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其义”也很难“自见”. 数学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基础知识是人类长期以来不断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如果学生对这些数学基础知识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学生将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