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习预习,让鲜活课堂更精彩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1402 浏览:96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提高语文成绩。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备课上下功夫,有的要花几倍于一课堂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是差强人意,往往在老师满腔热情的反复启发诱导下,课堂上才会举起几只小手,仍有好多学生依旧在做听众,总感觉学生是在老师的牵制下思考问题,课堂上缺失一种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上学期开学伊始,一次学年组教研会上,我们六学年组的老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大家同感现在的语文课堂缺少百花争艳的景象,参与到语文课堂上的学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大家一致认为,学生之所以缺乏主动性,主要是因为对课文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对文章内容没有透彻的了解,只能由老师一路引领走下去,在课堂上吸收知识还来不及,哪还能顾及自我拓潜?大家以前也布置预习课文这样的作业,但反省传统的预习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无非是减少一些“拦路虎”而已,这种做法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知识,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呈现为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们学年组老师当即决定,重新确定预习方法,经过一节课的集思广益,大家一致同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习。
第一步,搜集了解课文作者资料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第二步,初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形近字,多音字,及不理解的词。
第三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画出的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
第四步,熟读课文,在朗读时明确要求,力求做到“四不一有”,即“不填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有感情。”
第五步,熟读后,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层次结构。
第六步,找出文章重点句,或课后要求体会含义或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品读理解,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预习本上。
第七步,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整理,以便在课堂上探讨交流。
预习方法确定以后,如何将这一预习方法贯彻实施,让每个学生都很好的加入到预习的行列中来,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大家商量还得从预习检查着手,必须做到每人必检,每天必检。写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的预习检查起来还应付得来,可朗读怎么检查呢?每人读完一篇课文那得多长时间,等全班同学都读完就是一天不上课也未必来得及啊!为难之际,组长说:“要不这样吧,我们就利用早自习时间,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就读一句话,但火车头要随意更换,不能让学生有规律可循。如果回家练习朗读的话,不管读哪一句都会读得很好,但如果没进行充分的预习,也许一句都读不好。等一切步入正轨后,再增加朗读的内容。”我们都认为这个标准一点不高,对学生来说太容易达标了,也好,让学生在开头先感受一下预习的快乐也好,个个信心满满地回班级指导预习了。
第二天早自习,铃声一响,我就按部就班的开始检查朗读。不曾想,一排还没读完,没达标的就占了三分之一,等全班读完,没达标的站了一大片,此情此景,我简直有些招架不住,就读一句话怎么会读不准呢?真难以置信!朗读时,我随机检查了一下书上和本上的预习情况,也是有多有少,质量不一。
早自习下课后,我们学年组老师赶紧汇报了一下各班的朗读情况,没想到,彼此彼此,相差无几。我们几个颓废的坐在那儿,昨天的轻松劲儿全无踪影,组长见我们士气大减,赶紧鼓舞我们,说:“不要紧,刚开始肯定是这样的,没读准不代表他们没预习,是因为学生的朗读习惯还没养成,朗读时不够严谨,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有改观的,别灰心。咱们再在奖励方法上做点文章。”在奖励方法上做文章?什么样的奖励才能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有了,竞争!这可是我们学生的软力。回到班级,我马上让班级同学两人一组组成朗读互助组,并且声明,每天检查朗读时,哪个互助小组都达标了,该小组可以双倍积分,一周后,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就可以优先进入成功榜。话音刚落,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比劲儿十足,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计策已初见成效。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开始上语文课,真不知道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会不会和朗读一样让人失望呢?令人惊讶的是,课堂上要求汇报交流的同学,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我偷偷松了口气,总算找回点自信心,见此状,我也赶紧毫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哪怕解释了一个词语,我也大肆夸奖:“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老师真替你高兴。
下课后,我们几位老师都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进行了交流,各班都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变化,组长也兴奋不已,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大家也互相鼓劲儿,为这久违的改变着实高兴了一把。
激励的表扬方式往往是最奏效的,互助组建立后,每个互助组都生怕别的小组先进了成功榜,各个憋着劲儿,抓紧时间练习朗读,稍有空闲,就两人一组拿起语文书开始读课文,而且互相指导,互相督促。我在一旁则发现典型就全班推荐,并不遗余力的表扬,造成一种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势头,班级里顿时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读书热潮,早晨检查达标的人也越来越多。在学生的一篇日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今天我和老对儿双双过关,真担心我在朗读时源于:科技论文www.618jyw.com
出错,拖了老对儿的后腿,没想到一切顺利!真是太棒了!原来成功的滋味是这样痛快!老师说的没错,其实读课文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去读,反复练习,会读的越来越好。我会继续努力的!”从孩子天真的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到了学生品尝到成功滋味的激动、兴奋,同时也正把这种喜悦化作一种动力,逐渐把朗读转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多让人振奋啊!
随着进入成功榜的小组越来越多,我知道现有挑战的效力已渐渐减弱,需要有新的挑战注入,于是,我把写在书上和预习本上的内容,及语文课堂上的发言也划在评比范围之中。大家又开始比书写,比预习数量,比课堂发言次数,比课堂发言的质量。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现这样的小镜头:得分相近的小组,如果有一方汇报预习了,汇报完,通常会习惯性地看一下他的对手,然后报以胜利者的微笑,而另一方则急不可待地等待下一个机会。我为孩子们的天真而忍俊不禁,同时我也感到,正是这种竞争,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课前进行认真充分的预习,课堂上才会思维独道,先发制人。渐渐地,我发现,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一味听讲,而是在汇报讨论;教师不再是一味讲解,而是在指导和订正。课堂教学过程演变成我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学生汇报预习成绩,订正和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的过程。我既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汇报的主持者;学生则既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预习汇报的参与者。这样,学生在预习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课堂上又得到了切磋琢磨的实益。
加德纳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真切的感受到,在语文预习上也可以让学生的潜力尽情释放。尽管这是一个艰辛而且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师生共同坚持,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成绩的提高,更主要的是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拓展学生潜能,会让我们鲜活的语文课堂更精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